當孩子發現自己的一生都被爸媽發上網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學校或任何參與過的相關活動就一直在網路上為他們留下各種足跡。

 

  大多數的現代孩子伴隨網路一起成長,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在他們出生前就已經存在,Instagram則從他們蹣跚學步時開始流行。雖然許多孩子從未自己創辦任何帳號,但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學校或任何參與過的相關活動就一直在網路上為他們留下各種足跡。

 

  一名親子部落客在《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的文章坦承,儘管十四歲的女兒發現母親多年來一直在網路上撰寫關於自己的私事和資訊而感到恐懼,但她就是無法停止在部落格和社交媒體上發文。

 

  根據網路安全公司AVG的研究顯示,近四分之一的孩子在父母把產前超音波掃描結果上傳到網路時,就被迫開始了他們的數位人生。該研究還發現,92%的兩歲以下幼兒有自己專屬的數位身份(當然不是孩子親手辦的)。佛羅里達大學萊文法學院的研究則指出,早在這些年輕人打開第一封電子郵件前,父母就已經開始塑造孩子的數位身份。幼稚園和小學經常將孩童照片上傳到Instagram和Facebook上,讓忙於工作的父母能參與孩子的一天。這些在網路公開的資訊,勢必會一路跟隨孩子長大成人。

 

這些在網路公開的資訊,勢必會一路跟隨孩子長大成人。

 

  現年十一歲、從未申請過任何社交媒體帳號的艾倫(Ellen)決定在網路上搜尋自己的相關資訊,結果讓她嚇壞了。她不僅在網路找到自己多年來的游泳成績和體育資料,三年級時寫的個人故事也被發表在班網上,並且附上她的名字。艾倫說,雖然她沒有發現任何太過敏感或私密的東西,但她對於自己的所有資訊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被上傳而感到失望,她說:「不管你做什麼,人們都會知道。」只要上網一查,人們就能知道艾倫讀哪間學校、會說西班牙語、擅長游泳,而且透過游泳比賽的舉辦場地,還能推算出艾倫平常的活動範圍。

 

  十一歲的卡拉(Cara)則是經常透過朋友才知道媽媽又上傳了她的某張照片,雖然被稱讚很可愛,但這件事讓她覺得很害羞。卡拉和其他身處同樣情況的青少年一樣希望為父母制定規則,規範父母在發佈關於他們的文章或照片前能夠事先告知,尊重孩子也有拒絕的權利。

 

「我真的不喜歡人們透過這種方式瞭解我,我甚至不認識他們。」

 

  儘管如此,七歲的珍(Jane)還是有些擔憂,因為她年紀太小還不能自己上網,她覺得網路很多關於自己的資訊在她的控制範圍之外,她說:「我真的不喜歡人們透過這種方式瞭解我,我甚至不認識他們。」同樣只有七歲的安迪(Andy)則總是在阻止那些會拍他醜照的人,有一次他抓到媽媽在偷拍他睡覺的模樣,還有一次是跳滑稽的舞,他立刻提醒媽媽不要把照片貼到Facebook,她才放棄發文。

 

  2014年,歐洲最高法院裁定網路服務供應商必須賦予用戶「被遺忘的權利」。根據這項裁決,歐洲公民可以向Google申請在搜尋結果中隱藏個人過去的負面資訊,包括未成年犯罪。在法國,如果父母未經同意擅自發佈孩子的隱私,嚴格的隱私法讓孩子有權利控告自己的父母。然而,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兒童和青少年沒有類似的法律保護,很多人只能小心翼翼的過生活。

 

參考報導:Atlantic

 

圖片出處:Kris Kesiak@flickr

 

你可能會喜歡

若孩子的人生少了這場對話,多麼可惜:《我有兩個媽媽》

從K歌之王到認知心理學:《聽情歌,我們聽的其實是……》

《胡桃鉗》的原型:霍夫曼《胡桃鉗與老鼠王》

不在乎的無法傷害你:《霸凌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