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特別感到時光飛逝的物理學

心理時間和時鐘時間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它們以不同的速度流動。

 

  心理時間和時鐘時間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它們以不同的速度流動。時鐘的時間每分每秒規律地流動,它是穩定、可測量的現象。然而,個體對時間的感覺則不斷變化,取決於我們從事的活動、年齡或休息多少。

 

  杜克大學機械工程教授阿德里安‧貝揚(Adrian Bejan)撰寫過大量關於物理學的流動原理如何決定和解釋抽象概念(如經濟學)運作的文章,最近即將發表在《歐洲評論》(European Review)期刊的論文中,他研究了人類的心理機制與時間感受的關係,並解釋心理時間改變背後的物理學原理,以及為何人們年紀越大覺得時間過得越快。

 

  貝揚審視先前在時間、視覺、認知和心理歷程等領域的研究,歸納得出這個結論:時間與我們經歷心智刺激的感知變化有關。隨著生理的心像(Mental image)處理時間與接收圖像的速度改變,人們對時間的感覺也會產生變化。

 

「真實的時間並不等於心理的時間,你所感知的時間速度和別人感知的時間速度也不一樣。」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時間」,它與時鐘上的時間流逝速度無關,心理時間又受到休息時間和其他因素影響。貝揚是第一個透過這種角度觀察時間流逝的科學家,而他的結論則仰賴其他科學家對時間流逝的生理和心理過程發現。

 

  這些刺激的變化影響了我們對時間的感受,他寫道:「現在的感覺不同於過去是因為心理觀測產生變化,而不是因為時鐘變快了。可測量的『時鐘時間』統一了所有有機物與無機物的流動系統,無論是手錶、時鐘和鐘樓的白天和黑夜都只有24小時。然而,真實的時間並不等於心理的時間,你所感知的時間速度和別人感知的時間速度也不一樣。」

 

  心理時間在大腦產生,它與大腦接觸和組織的心像數量,以及隨年齡增長的大腦狀態相關。當我們年紀變老,感知的心像變化速度會降低,這是由於物理特性(包括視覺和大腦的複雜度)的改變,而大腦傳遞資訊路徑也會隨著年紀退化。這些處理速度的變化,最終加快了心理時間的速度。

 

  這種效應與眼睛的跳視運動有關。跳視(saccade)是一種無意識、像抽動般、一秒鐘會發生好幾次的眼球運動。在跳視期間,眼球會凝視某物讓大腦處理它所接收的視覺資訊,一切過程都在無意識且不需耗費精力之下進行。科學家在嬰兒身上發現,他們凝視的時間比成年人短。

 

  貝揚表明,刺激的處理速度與時間的流逝感覺剛好相反。因此,我們年輕時經歷到大量的新刺激,會讓我們覺得時間過比較慢。但隨著年齡增長,大腦對圖像的處理速度變慢,就會產生時間過比較快的感覺。

 

隨著年齡增長,大腦對圖像的處理速度變慢,就會產生時間過比較快的感覺。

 

  疲勞也會影響跳視,造成重疊與停頓的交錯信號。由於大腦被設計成分開處理這些信號,因此疲勞的大腦不能同時接收和理解視覺資訊,也就無法有效地傳遞資訊。這也是運動員疲勞時經常表現不佳的原因:他們大腦的處理能力變得混亂,對時間的感覺也不敏銳,導致無法迅速看清和應付場上的局面。

 

  另一個影響時間流逝的因素是大腦的發育。隨著大腦和身體成長,神經連結也變得越來越多,使資訊的傳遞路徑變得複雜。它們像樹枝一樣錯綜複雜,這種處理過程變化也影響了我們對時間的感覺。

 

  最後,大腦的退化也影響了感知。針對老年人跳視運動的研究表明,老人凝視的停滯時間比年輕人更長,由於大腦處理視覺資訊的過程變長,造成老人更難解決複雜的問題。他們「看」得更緩慢,但感覺時間流逝得更快。貝揚說:「過去的二十年,我發現自己感覺時間流逝的速度越來越快,抱怨自己的時間變少。我也經常聽到周遭的人有相同的感覺。」

 

  貝揚從很早就對這個議題感興趣,他年輕時在籃球隊就發現當自己下場休息時,時間變得比較緩慢,而休息過後再上場表現就會變得更好。不僅如此,他還能依據比賽安排的時間(早上、下午或晚上)來預測整支球隊的表現。貝揚提到,我們不完全是時間的囚徒,其實只要好好睡覺和保持規律生活就能改變我們的感覺,減緩心理時間的流逝速度。

 

參考報導:QZ

你可能會喜歡

戴維‧巴斯:女人不遵守一夫一妻制在演化上有什麼好處嗎?

不用忙著驗DNA,綠帽機率其實很低啦

費曼先生,你真的很有事

彩虹、星星、亮晶晶:夢幻般的全息巧克力即將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