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評論文學獎】蕭育和:書籍評審意見

 

論證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出現另一個無名第三人,整個評論就像一場無盡的對話,隨時都有虛擬但切實的新對話出現。

 

文|蕭育和(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第一屆青少年評論文學獎書籍類評審委員)

 

  青少年可以評論「經典」嗎?這是一個頗有意思的問題。這份評論文學獎的書單公告以後,引起各種迴響。其中,有一種很主流的意見認為,我們能要求沒有「受過學術訓練」的青少年,寫出「評論」嗎?對於書單上這些已經經過業界千錘百鍊的作品,這些青少年們,能做出什麼樣的「評論」呢?

 

  這當然是一份「有志氣」的書單,它鼓勵仍在與升學參考書奮戰的青少年有志氣一點,評論或許是學者的專業,但並不專屬於學者,你可以挑戰書單上的任何一個作品,挑戰任何一個論證與觀點,他們不是教科書也不是參考書,他們是權威的作品,但不是不容挑戰的權威。

 

  我對參賽論文有一些想像與期待,我很好奇這些出於自由意志而選擇閱讀的青少年們,這些不是被學術訓練體制強迫著去閱讀的青少年們,能夠跟這些經典的作品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

 

  有一些聲音質疑青少年或許無法駕馭文本,評論不出什麼東西。可是,實情是,有許多很有志氣的參賽論文,對於作品論點的重構,以及意旨的掌握,都有水準以上的表現。這個部分也是我在選擇優選與佳作論文的重要依據之一。

 

  面對看似艱深的文本要有志氣,世界上沒有真的讀不懂的經典。反之,之所以是經典,不正是因為已經有許許多多人讀過,而認證為經典了嗎?志氣,to be ambitious也需要耐心,耐心地穿透文本,把作者的思路,慢慢地細緻地拼湊出來,然後,在這個基礎上,跟這個作品,跟這個作者,進行一個有意義的對話。

 

  評論其實是一個需要耐心的對話,它不是各位在升學階段中,被迫寫來交差的各種心得與感想,交差,意味著結束,需要交差的作業,就像遇見不熟的親戚,打完招呼就可以結束了,不會再有更深刻的對話與交流。所以,評論不需要演出收穫滿滿的樣子,就像面對不熟的親戚得堆滿社交笑容一樣。

 

  你可以質疑作品,甚至,你可以表現失望,原來這個經典並無法解答你的疑惑,有幾篇論文相當誠懇地表現出了這樣的失望。無論怎樣傳說或神獸等級的作品,也需要說服你這麼一位讀者,它所聲稱的權威才算數,而發現無論如何據說經典的作品,也有說服不了人的時候,會是一個難得的經驗。

 

  同時,或許你也不要急著表現你的反駁。要記得,經典之所以被這麼多人認證經典,從來就是因為它不是這麼容易被「駁倒」,有幾篇論文提出了相當強烈的反駁,可惜不夠有力,有志氣的你,應該看重你選上的作品,而高水平的作品,更值得你更用心鋪陳你的反駁理路。舉個經典的例子,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了共妻共產的制度,為什麼會有這麼「不可理喻」的主張?是因為柏拉圖是古人嗎?似乎不是,因為同樣是古人,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也對他的這個構想,發起了極為縝密的反駁,如果柏拉圖真的就只是個不可理喻的瘋子,那麼為什麼直到今天,《理想國》這本書還被放在經典書單中呢?經典不會一問世就成了權威,經典是「很多人都讀過的」,他們都沒想到可以這樣反駁,而你卻想到了,是你天生神力呢?還是事情其實沒有這麼單純呢?慢慢來!

 

  說評論是一場對話,不只是指你作為讀者與作品之間的對話,另一個意思是,你必須預設你的評論,能夠經受第三個人的「再評論」。那麼,你會如何回應這個虛擬第三人可能的質疑?評論不是心得或感想,後者在你打完招呼交差後就結束了,評論的書寫是具「公共性」(publicity)的,論證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出現另一個無名第三人,整個評論就像一場無盡的對話,隨時都有虛擬但切實的新對話出現。所以,你必須更縝密地鋪陳你的評論,讓它成為你可以理直氣壯,甚至帶有一點點得意地,講述自己評論的說法,並為它的論證與佈局辯護。對此,業界有一個簡潔的說法,叫做「用自己的話講」。

 

  拿這次被超過一個人選上的《想像的共同體》一書來說,你可以重述安德森對四波民族主義浪潮的觀點,可是你需要更細緻地重建為什麼他做了這個區分,然後你可以在這個基礎上,試試看能不能質疑這個區分。有志氣一點,不要對經典照單全收,當安德森說民族是現代社會中,想像人際之間連結無從迴避的關係形式時,你也應該問問,所以階級呢?性別呢?面對這些其實沒有在這本書裡面特別討論的主題,要怎麼用它的「方式」,或者說「框架」討論下去?這是一個開放的對話,而你的志氣會在這個有意義對話中慢慢被「琢磨」成更細緻的思考。

 

  有幾篇論文做了非常詳細的整理。確實,為了認真看待你的對話「對手」,相當程度上的「精讀」是必要的,但這不代表你需要戰戰兢兢地對待一字一句,彷彿漏了一個字一個句子,就會無法掌握精妙的經典。如果你要向朋友解釋一場球賽的精彩,那絕對不是從開頭的第一顆球開始的,講到最後一個play的。

 

  這次的參賽論文,也有許多作品非常認真地援引不同來源的意見,或者佐證這個作品的經典地位,或者充作對自己如此這番評論的認可。文獻檢閱或許是學者的必要訓練,可是,對於這場以你自己與作品之間開展出來的開放性對話,它會顯得累贅。確實,這些經典作品都可以用google找到各種意見,不過,再說一次,這不是一份你要證明自己收穫滿滿的心得感想作業,拋開這些看似「權威」的意見,耐心地進行一場素樸純粹的對話吧。

 

  能夠與作品做出有意思的對話,而不是單純把作品的重點重述一遍,是我最重要的評審標準之一。我所選為優選的作品,其實不一定是論點重構功夫做得最好,意旨掌握最精確的作品,即便那是評判標準之一。重點是你在這場與經典的對話中,跟作者激盪出了什麼有力道的思考。

 

  有一個現象也值得一提,參賽論文其實相對集中在某些特定的主題,這些主題或許反映了社會當前的重點關注,相當程度上也反映了參賽者集體的務實考量。看似較「硬」的政治經濟學類作品,似乎很少被列入青少年的首選。

 

  我還是想再重複一次:世界上沒有真的讀不懂的經典。期待第二屆能看到更多挑戰理論性更高作品的志氣。

 

 

全部比賽作品請見活動官網:

MPLUS全國青少年評論文學獎-Taiwan Review Awards

你可能會喜歡

或許繼續當女人本來就只是演技:艾略特‧佩吉自傳《Pageboy》

櫻花的扭曲之材──《被扭曲的櫻花:美的意識與軍國主義》

本屆貓展得主是──環尾狐猴!!《我們為何成為貓奴?》

【青少年評論文學獎|書籍類首獎】歐孟哲:《正義與差異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