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宗教狂熱者到底在想什麼?《與神同行的少年》

《與神同行的少年》獲得2018年柏林影展最佳男主角。 

 

  在這個「上帝已死」的年代,要拍好宗教題材實在不容易。一般電影處理宗教題材不是過重就是過輕,要嘛把信仰拍成單純迷信,要嘛把神明拍得太過神奇,總是搔不太到癢處。唯有少數傑作能夠掌握宗教信仰的曖昧性,進而捕捉到信徒與上帝之間若有似無的情愫(是的,那就像是青春戀人的曖昧滋味)。而《與神同行的少年》這部電影正是以青春期小鮮肉湯瑪斯為主角,細細描繪了少年面對信仰的熱情與懷疑,可以說是一部相當成功的範例。

 

  片中,染毒少年湯瑪斯來到阿爾卑斯山上的一處勒戒所,試圖在這個天主教設立的收容機構內擺脫毒癮。一開始,湯瑪斯不僅難以忍受劇烈的戒斷症況,更不滿於修道院一般的嚴格規矩,一度決定離開勒戒所。還是在女孩西碧的勸導之下,湯瑪斯才打消原本的念頭,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隨著時間過去,湯瑪斯也果真習慣勒戒所的宗教生活,似乎已經捨棄原來的惡習。改過向善的湯瑪斯甚至考慮成為一名神父,全心全意奉獻給天主教會。就在即將踏入神學院的同時,湯瑪斯卻開始感到一絲不安,對於女孩西碧的思念也與日俱增……憑藉細膩的演技,飾演湯瑪斯的年輕演員安東尼.巴宏成功摘下柏林影展銀熊獎。

 

在外人看來,這種從非信徒到信徒的改信往往顯得戲劇性且非理性。

 

  湯瑪斯的表現確實十分亮眼,在電影裡處處惹人愛憐。少年湯瑪斯懵懵懂懂,對於環境的影響極其敏感,幾乎令觀眾萌生一股為人父母的憂慮。湯瑪斯就像是青春期的傲嬌男孩,明明一開始很反抗勒戒所的天主信仰,到後來卻比誰都投入靈性生活。而我們觀眾一方面為湯瑪斯能夠戰勝毒癮感到開心,另一方面卻也對於湯瑪斯的宗教熱情感到懷疑,擔心著湯瑪斯是否擁有自主判斷的成熟心智。事實上,就連片中的神父也勸湯瑪斯要想清楚,不要衝著一時熱情就決定進入神學院。

 

  而湯瑪斯為何會轉變為熱心的信徒呢?在外人看來,這種從非信徒到信徒的改信(conversion)往往顯得戲劇性且非理性,甚至令人懷疑教會方面是否動用了洗腦的伎倆。當然,要說是洗腦也未嘗不可,但我們至少得搞懂他們是怎麼辦到的。對此,電影就提供了一些線索。

 

  高山上的勒戒所實施著一個重要的規訓機制,姑且可以稱之為「告解」的制度。告解乃是一種天主教的聖事,由信徒向簾幕後的神父懺悔己罪,藉此能夠反躬自省、悔過自新。電影裡的勒戒所蓋在風景如畫的阿爾卑斯山上,而法國哲學家盧梭也是在這裡寫下劃時代的《懺悔錄》。不過,片中的告解主要不是在於信徒與神父之間的懺悔,而是在於信徒與信徒之間的表白。我們看到,勒戒所的收容人就時時被要求說出心事,向周遭同伴坦露自己的軟弱與成長。藉由這種互訴衷腸的活動,收容人也建立起相當親密的情誼,也就有了戒毒與戒酒的心理支持。

 

告白並非表現出自己的心裡話,而是塑造出自己的內心

 

  告解看似是一種特殊的宗教儀式,但當今的大眾其實也深陷其中。比如說,臉書的發文常常就是一種告解的活動。我們往往在臉書上傾吐秘密的心事,暴露私下的不堪,恰恰像是信徒在告解室裡掏心掏肺。透過相同的方法,臉書用戶與天主教信徒都得到了心靈的救贖。我們當然會覺得自己的生活跟宗教沒啥關係,但每一次的臉書發文卻暗自繼承了天主教的告解制度。不妨說,天主教的制度已經成為了陷阱,捕獲著不自知的人們。正是因為如此,當法國哲學家傅柯考察性意識的發展歷史時,他也特別追溯到天主教的告解制度。

 

  電影中,湯瑪斯始終抗拒著告解的制度。打從一開始,湯瑪斯就不怎麼喜歡跟別人說話,更不可能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即使到了電影中段,湯瑪斯已經全然信任周遭的同伴,卻還是無法當著眾人的面談論自己。為此,湯瑪斯還受到修女的責罵,被指控說是虛情假意。

 

  然而,湯瑪斯的沉默毋寧才是最真實的狀態。根據傅柯的說法,信徒不是透過告解而吐露出自己的罪過,反而是透過告解而創造了負罪的意識。略帶誇張地說,告白並非表現出自己的心裡話,而是塑造出自己的內心;那不是一種發現,而是一種發明。而湯瑪斯卻顯得過於天真,以致無法捏造自己的心理狀態。電影裡的鏡頭語言也表明了這點。正在告解的收容人通常會正面面對鏡頭,向聽眾滔滔訴說自己的生命經歷,彷彿沒有意識到攝影機就擋在面前。相形之下,鏡頭前的湯瑪斯多半是側臉,有如在逃避攝影機的視線。

 

  在電影的最後一刻,湯瑪斯也忽然放棄了成為神父的打算,果斷搭車前往西班牙尋找情人西碧。看來湯瑪斯終究逃離了宗教的召喚,轉而決心開創自己的人生。然而,湯瑪斯是否能夠持續克服毒品的誘惑呢?他與西碧的戀情又是否能夠開花結果呢?電影沒有給出答案。耐人尋味的是,「告解」一詞在日文裡也作「告白」,似乎暗示了古老宗教與現代愛情的藕斷絲連。又或者,愛情無非就是當代的宗教。

 

 

 

電影資訊

與神同行的少年》(La prière)- Cédric Kahn,2018

你可能會喜歡

如果沒有未來,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失控班!》

沙特與西蒙波娃創辦的雜誌在74年後終於畫下句點

需要拯救的人在電話哪一頭?《厄夜追緝令》

《柏格曼:大師狂想》:如何把大師請下神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