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勞保局統計,台灣平均每11天就有1人過勞死。2011年至2015年間的過勞案件共398例,其中163人死亡、143人傷病,以及92人失能。儘管事實擺在眼前,資方代表還是不斷辯稱「勞工過勞是本來就有病」。現在,2018年新發表的研究報告再度證實,工作壓力真的會讓人患上精神疾病。
澳洲黑狗研究所(Black Dog Institute)是以預防精神疾病發生為使命的非營利組織,該機構的最新研究指出,職場減輕工作壓力能防止多達14%的常見精神疾病發生。這份發表在《刺胳針精神醫學》(Lancet Psychiatry)的研究證實,工作壓力與勞工在中年患上常見精神疾病(例如憂鬱症或焦慮症)的風險增加有關。
工作壓力是指工作或與工作直接有關因素造成的壓力:例如劇烈的工作節奏、強度、需求衝突,以及缺乏工作控制與決策權力。黑狗研究所副教授、研究主要作者塞繆爾‧哈維(Samuel Harvey)表示:「精神疾病是造成勞工疾病缺勤和喪失長期工作能力的主要原因,澳洲企業每年為此付出相當於110億美元的代價。」
「我們的研究模型採用蒐集超過五十年的詳細數據,檢視特定工作條件如何以多種方式影響員工的心理健康。這些發現為我們敲響警鐘,職場應該擔起遏制疾病成本增加的重要角色。要知道對多數人而言,工作本該是有益心理健康的事。而這項研究提供了強而有力的證據,表明企業可以透過改善工作場所提升員工的幸福感,從而使員工擁有良好的身心健康。」
各國專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分析了英國國家兒童發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世代研究數據。這項研究調查了6870名參與者,觀察45歲時出現過度工作壓力的人,在50歲時是否更容易罹患精神疾病。
參與者在45歲時填寫一份確定工作壓力程度的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決策自主權(工作事務的自主性和參與權)、技能裁量權(工作中運用技能的機會),以及有關工作節奏、強度和需求衝突等問題。研究還考量到其他非職場的因素,包括離婚、財務問題、居住不穩定,以及其他會造成心理緊張的生活事件,例如親友死亡或罹患疾病;研究模型也控制各個勞工的性格和個性,包括智商、教育水準、過往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過去生活中的其他因素。
參與者在50歲時完成一份用於衡量心理健康狀況、檢視精神疾病常見症狀的「不適量表」(Malaise Inventory)。最終的數據模型表明,長年經歷高工作負荷、低工作控制和高工作壓力的參與者在50歲患上精神疾病的可能性更高,而且無論性別或職業階級等因素。
哈維指出:「我們的研究試圖解釋個體的工作條件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的可能原因——這是迄今為止發表過最完整的數據模型。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我們能夠消除職場的工作緊張情況,就能避免多達14%的常見精神疾病病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