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留在海灘那一天》的故事始於六〇年代初期的英國。時值性解放年代的前夕,一對新婚夫婦來到風景怡人的雀西爾海灘,準備度過蜜月的第一個夜晚。儘管兩人親密無間,愛德華與佛羅倫斯其實有著相當不同的文化背景:愛德華來自地方鄉鎮,佛羅倫斯出身城市名門;愛德華唸市立大學,佛羅倫斯就讀菁英名校;一個喜愛搖滾與爵士樂,另一個鍾情古典樂……種種差異考驗著兩人的愛情,而他們也深信彼此能夠克服。然而,當新婚之夜漸漸降臨雀西爾海灘,愛德華與佛羅倫斯才真正意識到彼此的距離。
這部電影改編自英國當代文豪伊恩.麥克尤恩的同名小說,更請來這位大作家擔任編劇;在麥克尤恩的健筆之下,愛情片的套路既得到合理的推進,又發展出獨特的結構。本片的情節主要是由回憶所推動:在電影的大半部分,男女主角一直都待在海邊的旅館,並且在蜜月套房裡不斷回憶起兩人相識的經過。
這樣的倒敘結構本來也稱不上新鮮,但本片還多了一個有趣的設計,也就是所謂的「中斷性交」。原來,愛德華在蜜月套房裡一直索求著做愛的時機,而畏懼性事的佛羅倫斯卻一再找藉口逃避。如此,佛羅倫斯之所以頻頻提起兩人共同的回憶,其實不只是出於恩愛的表現,更是為了打斷上床的流程!這麼一來,大量的回憶一方面推動了情節的進展,另一方面卻推遲了新婚之夜的重頭戲;在這種滑稽的張力當中,男女主角緊張兮兮的初夜便被精彩地刻畫出來。
進一步說,這種拖戲的手段不僅延後了兩人性愛的時刻,更是故意推遲了整個性解放的時代。本片的故事背景乃是六〇年代初期,既可以說是性解放運動的前夕,也不妨視為那個性感時代的「前戲」。片中,六〇年代的關鍵字已經隱約可見(慾望、反文化、嬉皮、學運……),卻仍顯得曖昧不清、引人遐思。在此,舊價值與新價值正在鬥爭與交替,而過渡時期的騷動充斥著人們的內心。處於時代的門檻上,男女主角的性焦慮也不再只是一己的私事,毋寧透露了整個社會的症狀。
如此一來,男女主角的相遇就有了鮮明的社會意涵。我們看到,佛羅倫斯與愛德華處處形成了差異,構成「小姐與流氓」的對比關係。概括地說,兩人之間正是上層文化與下層文化的區別。當然這種區別並非絕對,而男女主角也努力接近對方的位置:愛德華試圖擺脫鄉巴佬的習氣,立志成為城市裡的知識份子;佛羅倫斯拜訪愛德華的鄉下老家,並且對於愛德華那不健全的家庭予以幫助。故事中的男女主角以愛之名克服彼此的差異,正如六〇年代的青年們以同樣的名號顛覆社會階層的對立。可惜的是,愛的力量終究有限;即使那個時代再怎麼翻轉了兩人的立場,卻也沒能縮短其中的距離。
倘若六〇年代在法國或美國往往意味著盛大的慶典,那麼這部英國電影反倒表現了那個時代的陰暗一面。愛德華的母親就是一個有趣的例子:愛德華的母親本來是一個才華洋溢的畫家,卻在一次頭部損傷後變得行為異常,從此常常光著身子在鄉下亂跑;如此,「裸體」本該是六〇年代身體解放的鮮明標誌,在愛德華的心目中卻成為了不可外揚的家醜。
又譬如,佛羅倫斯一直生活在規矩重重的上流社會中,對於性愛本來相當無知與恐懼;但是經過一個奇妙的翻轉,這種對於性愛的排斥反而導向更加開放的性關係──佛羅倫斯後來竟同意愛德華能夠去尋找另外的性伴侶,並保證這不會影響兩人的愛情。解放與壓抑、進步與保守、新與舊在此混成一團,而這團混亂比起嘉年華更像是夢魘──恰如英格蘭那灰濛濛又沉悶的陰天。
六〇年代雖未完成解放的使命,但時代的兒女仍得繼續活下去。回首那個時代,片中角色至少能在回憶裡實現一絲正義。本片的結尾停在愛德華的最後一次回憶──這時的愛德華已經白髮蒼蒼,在生命的終點回想起多年前的海灘那一天。這次懊悔的回憶不能改變歷史,卻顯示了一件重要的事實:那天海灘上的分手時刻,最後一句話是由佛羅倫斯說的。這件事看似微不足道,其實至關重要。這意味著,最後拒絕和解的是愛德華,最後一步死棋是由他所下;換句話說,愛德華是做錯的一方。
這就解釋了兩人後來的各自發展:愛德華最終只能成為鄉下的凡夫俗子,而佛羅倫斯則如願成為舞台上的音樂明星。兩人日後的天差地遠看似打破了本片的細緻對稱,實則不然;畢竟愛德華在這段關係裡是有罪的一方,理當接受時間的懲罰。
歷史的進程終究無法實現公義的理想,階級的差距在六〇年代後只能更加失衡,唯有愛情的天秤總是能夠找到支點。本片結尾的一場戲因此別具意義。在結尾的鏡頭裡,女主角背對男主角一步步走遠,而站著不動的男主角始終沒有回頭;在兩人越隔越遠的同時,鏡頭也隨之不斷後退,藉此不斷拉開視野。這麼一來,男女主角看起來就始終處於畫面的兩端,能夠保持著銀幕寬度的距離。透過這個巧妙的鏡頭運動,電影便成功打造了一個中立的觀點,盡力維持在戀愛關係的平衡點,正如冷戰時代所追求的政治均勢。
這樣看來,愛情即使無法消除彼此的距離,至少也在漸行漸遠的同時達到公平。我們於是會說:「愛情裡沒有誰對誰錯。」也許如此:當我們在時間裡逐漸老去,充滿悔恨,這樣的寬恕便是歷史的唯一救贖。
電影資訊
《愛,留在海灘那一天》(On Chesil Beach)-Dominic Cooke,2018[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