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也無非是這樣:《日本異文化中的魯迅》

 

《日本異文化中的魯迅──從弘文學院入學到「退學」事件,青年魯迅的東瀛啟蒙》中文版書封。

 

文|北岡正子

 

  中國近代文學的開創者魯迅(1881~1936),青年時期曾於日本度過七年的留學歲月。1902年(明治三十五年)四月,初次踏上日本國土的周樹人,也就是後來的作家魯迅,依現在看來,當時只是個剛剛成年的年輕人。當他以「魯迅」的名號蜚聲文壇時,已是十六年後的事了。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魯迅在回憶留學時代的作品〈藤野先生〉中,開頭第一句是這樣寫的。

 

  這是對自己國家的學校所教所學無助於當時時政而大失所望,只好負笈海外來到日本的周樹人,於二十餘年後的回憶文章。他赴日留學的最初兩年就讀於東京弘文學院,接下來的一年半則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最後的三年多再度回到東京進入德語專修學校學習。至於弘文學院,來了之後一看也「無非是這樣」,是一所位於東京以教育留學生為目的的學校。

 

  自甲午戰爭後的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清朝開始派遣留學生赴日以來,到明治四十年代之間已有許多留學生來到日本,官費自費學生合計約有萬人之數。這是因為中國正處於近代教育的過渡期,制度尚未健全,且缺乏師資之故,只好派遣學生到日本接受普通教育、師範教育、軍事教育等等。雖說是留學,但並非是讓他們先在自己國家受完普通教育後,再到外國的學校學習專門課程。多數的留學生來日之後都是先受普通教育,再選擇繼續受高等教育,或是修習實用科目的速成課程後盡快返國。當時的日本可說是中國的教育「代理」。而周樹人也是循此模式赴日留學的其中一人。

 

  周樹人從南京的礦務鐵路學堂畢業後,以公費留學生身分被派遣赴日留學。初到日本時,原定進入實行陸軍預備教育的成城學校,但卻因故無法入學,只好臨時轉往弘文學院就讀。弘文學院基本上是一所針對留學生施行日語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學校,但實際上有不少留學生在該校接受實用速成的師範教育及其他速成實用課程。周樹人便暫時在此接受基本教育。他的留學之路最初是由政府決定,中途的改動亦然,直到轉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後,才終於能按自己的決定進行,然而這也並非是他出國當初的計畫。因此,初抵東瀛的周樹人,其前途其實是茫茫未知。

 

  本書是周樹人成為魯迅之前,甚至也不知會成為醫學校學生之前的傳記。描寫一位二十歲的青年,面對日本的異文化,在前途茫茫的留學第一年之中逐漸找到自己方向的軌跡,也是懷藏民族主義的青年周樹人誕生前的故事。此處沒有熾熱的戀情來點綴他的青春,也沒有「醫校學生周樹人」或「作家魯迅」,對他而言那都是很久之後的未來。這時的他,只是一位以日本異文化為媒介而陸續出現的許多「愛國青年」的其中之一。

 

  魯迅晚年曾說明其棄醫從文的原因,是認為要拯救愚弱的國民,最重要的並非是健全他們的肉體,而是在於改變他們的精神,因此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推動文藝」。他也提及自己是在仙台醫專的教室裡,看到日俄戰爭的幻燈片中自己的同胞圍觀著被當作俄國間諜而遭到處刑的同胞,那種木然的看客表情,而改變了自己的想法。確實,從仙台醫專休學再度回到東京之後,他便開始落實他所謂的「文藝運動」,而這主張可視為日後的文學家魯迅之起點。

 

  但是,這種轉變真是那麼突如其來的嗎?筆者以為目前一般都認為周樹人在日本第一年的生活,其實已經孕育了多年後歷經千轉百折而終成為文學家──魯迅的胚胎。然而這一年雖逐漸鞏固了他身為「愛國青年」的決心,卻與他走上文學之路並無直接影響。此時文學家魯迅尚未成型,這個決心還僅是以民族主義的自覺樣態開始在周樹人心中萌芽而已。只是,此時鞏固的決心,成為周樹人這個主體的核心。而他為了付諸實現其決心,費了許多時間後,才終於採用文學這個途徑。因此本書可說是作家魯迅傳記的序章。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這句話,可說已概括了魯迅在弘文學院時代的生活。本書的目的在於探索所謂的「這樣」所指為何。目前為止,對於魯迅的留學時代,尤其是他最初進入弘文學院時期的全面性介紹相當缺乏。不但魯迅本身甚少提及這段經歷,相關的傳記資料,也比魯迅生涯其他時期少了許多。幸而日本尚保存了弘文學院與清朝留學生的相關資料,也能閱讀到當時的報章雜誌,加上前幾年中國為紀念魯迅百年誕辰,也公開出版了一些資料與論文。本書主要採用日本現存的資料,並參照其他資料或論文,試圖重構周樹人進入弘文學院之際,其周邊的文化與教育環境。同時據此推斷他在此環境所受到的影響,並考察其意義。但所得的資料未必派得上用場,不同資料間也有相互矛盾的情形,許多地方必須靠讀者自行判斷。本書除了介紹包括最新的各種相關資料之外,同時也揭示了筆者自身對這些資料的解讀。

 

  雖然本書的主角是周樹人,但全篇並非都以他為中心,拙著通過資料重現當年的情況與環境,從中也屢屢可見隱藏於其中的主角身影。

 

  採用此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因在於,要重現百年前「周樹人」這位特定的個人之留學生活的全貌,但苦於殘存的資料極少。然而本書並非小說,因此即使傳記上出現空白的部分,也不能在無明確根據前就憑空想像捏造。

 

  將周樹人置於同時代的潮流當中來書寫另有一個原因,因為他後來成為著名的文學家魯迅,因此後人往往以「魯迅」來追溯他的過往。從這樣的觀點看來,便很難看出周樹人與同時代其他人共有的時代性,以及包括周樹人在內的大框架。筆者不願撰寫過度強調他的天分所形塑出的魯迅像,以及某些情況下被加以神化的魯迅傳記。

 

  本書的序章中不僅提出中國近代教育的草創時期,派遣留學生赴日之必要,從而也無可避免地論及中日問題之梗概,內容將在往後各章中詳述。但本書的目的在於重現當時所有留學生所受的教育之歷史背景,此一部分基於以演講資料進行探討之故,本文中以語體文型式呈現。

 

  本書的主角是「周樹人」而非「魯迅」,但因具有十餘年後誕生的文學家魯迅傳記序章之故,因此還是採用「魯迅」之名。


  很久以前,曾有一位目前已謝世的中國魯迅學者如此詢問筆者:魯迅赴日留學所獲得的是什麼?當時筆者還無法真正具體回答這個問題,雖然要解答全部之課題恐怕還尚嫌不足,但若是本書能多少解答這個長年以來的課題,我已感到欣慰。

 

 

書籍資訊

《日本異文化中的魯迅──從弘文學院入學到「退學」事件,青年魯迅的東瀛啟蒙》魯迅 日本という異文化のなかで―弘文学院入学から「退学」事件まで

作者:北岡正子

出版:麥田

日期:2018

[TAAZE] [博客來]

你可能會喜歡

這是老子我的愛情故事:《俺物語!!》

太窮了,不如來投塞納河自盡:《This is莫內》

《何者》:可惜沒人像你看重自己一樣看重你

被拋棄的香港與心很累的神明:《哥吉拉大戰金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