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逃避來自外太空小行星的撞擊?

 

你或許很少想過,每一天地球都在被小行星轟炸。(credit:Planetary Defense Coordination Office, NASA Headquarters)

 

文|阿拉史泰爾.邦尼特(Alastair Bonnett)

譯|顧曉哲

 

  我們的星球每天都受到來自太空的物體轟炸。每天大約有一百噸的灰塵和沙粒大小的顆粒在大氣中燃燒殆盡。這幅地圖是根據2014年十一月由美國航太總署的近地天體觀測計畫(Near-Earth Object Observations Program)研究所發布的數據而繪成。

 

  地圖顯示從1994到2013年這二十年間,小型小行星撞擊範圍(由1~20 公尺不等)的全球分布。黃點是指發生在日間的撞擊,藍點是指發生在夜間的。點的大小不同是根據撞擊的能量(以焦耳計)而定。雖是稱為「小」撞擊,但地圖上最小的點其實表示有十億焦耳的輻射能量,或者說約等同五噸黃色炸藥(TNT)的威力;最大的點是高達1 千兆焦耳的輻射能量,相當於一百萬噸黃色炸藥。

 

  地圖上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撞擊的廣泛分布。看起來就是一個隨機模式,沒有什麼地方是比較容易受到撞擊的,也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倖免於難。然而,這並不是說任何時候被擊中的機率都是一樣的。最近的研究指出,在一年間的固定時刻,當地球公轉到某些地方時,小行星撞擊的發生率會比較高。

 

雖然每個地方都有機會被撞到,但不表示撞擊的時間點也是完全隨機的。

 

  在赤道以北,十一月是最有可能遭受隕石撞擊的月份,而在五月和六月中,被撞擊的機率是最小的。小行星都撞擊在地球的大氣層上,並在通過大氣層時裂解,只有我們稱為隕石的小碎片才能抵達地面。地圖上顯示的最大撞擊是在俄羅斯南部的黃色點標示。2013年二月十五日上午在車里雅賓斯克(Chelyabinsk)天空看到的大火球,是由一顆17~20公尺大小的小行星,以高速進入地球大氣層時所形成。當時造成的空中爆炸損壞了整座城市的多處建築物,造成數百人受傷,幸運的是,沒有人因此喪命。

 

  追縱所有這些衝擊的重點是,幫助我們了解此一議題的規模和程度,並且讓我們可以為更嚴重的衝擊預先作準備。這個研究的專案主任唐納.約曼斯(Donald Yeomans)解釋說:近地天體觀測計畫的目標就是「在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衝擊我們之前,就將它們找出」。大約以每年一次的頻率,會有一顆汽車大小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大氣層,然而每五千年會有一次,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小行星撞上大氣層。平均而言,每幾百萬年就會有一次巨大小行星撞擊出現,其規模大到足夠徹底改變、甚至滅絕地球上的生命。

 

 

《New Views地圖大數據:自然、政治、人文景觀,50張地圖看懂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文版書封。

 

 

書籍資訊

書名:《New Views地圖大數據:自然、政治、人文景觀,50張地圖看懂瞬息萬變的世界》 New Views: The World Mapped Like Never Before

作者: 阿拉史泰爾.邦尼特(Alastair Bonnett)

出版:積木

日期:2018

[TAAZE] [博客來]

你可能會喜歡

1992火燒洛杉磯韓國城:模範移民,或者槍殺黑人的次級壓迫者?《朝鮮半島現代史》

你喜歡藍色配橘色的電影嗎?《電影冷知識》

《任何速度都不安全》:一本阻止350萬人死於車禍的書

種族學的真正用途在於,界定白種人內部的高低等級:《改寫人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