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柏林圍牆的倒塌與1990年的兩德統一,德國作家終於擺脫了政治羈絆,並重新獲得寫作自由,而對於歷史的書寫與討論也日益增加。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亦即人們常說的東德,成立於1949年10月7日,雖然這個國家五十年後已不復在,但由作家湯瑪斯‧布魯希(Thomas Brussig)所創作、描寫1970年代東德生活的黑色喜劇電影《太陽大道》(Sonnenallee)卻選在東德的五十歲「冥誕」當日上映,幽了一默。
1990年後有多部以東德為題材的黑色喜劇電影上映,其中最為人所知的便是《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它卻不是此類型的第一部暢銷電影。《柏林報》曾指出,《太陽大道》在德國上映兩個月便超過170萬的觀賞人次,而湯瑪斯‧布魯希打鐵趁熱,同年再出版小說《太陽大道較短的那一頭》(Am kürzeren Ende der Sonnenallee),雖然兩者的角色雷同,故事也同樣圍繞在「太陽大道」上,內容走向卻不相同,因此不能說電影是改編自小說。
「太陽大道」是一條被柏林圍牆一分為二的道路,兩者間以檢查哨相連,由此可知,電影與小說內容與德國人民被柏林圍牆一分為二的矛盾生活有關,只是以東德主角的生活為視角,而小說名稱中「較短的那一頭」更是明確地指出了其東德視角。
《太陽大道》中的重要元素是音樂與愛情,而「荒謬」更是貫穿全劇。主角是十七歲的東德青年米夏(Micha),與家人同住在檢查哨一帶,父親是個對東德生活滿口抱怨的老菸槍;母親整天計畫要藉由撿來的西德護照離開東德;姊姊透過頻繁更換男友在侷限的生活中享受自由。
全劇初,米夏便因和朋友在公園公然播放官方禁止的錄音帶而遭員警查緝,並與其結下不解之緣。員警隨後在晉升派對上因酒醉而在大庭廣眾下播放了這卷禁止的錄音帶,並遭取消晉升,因此懷恨在心,認為自己遭米夏拖累,以至於往後每每在路上遇到米夏,便要求臨檢。
另一方面,把米夏迷得神魂顛倒的是校花蜜里安(Miriam),情敵卻是位每每出場都開著跑車的多金西德少年。隨後蜜里安因將這位被視為「階級敵人」的多金少年帶進校園而被要求進行「自我批判」,但誰也想不到,這卻是米夏的愛情轉機。之後米夏的朋友闖了禍,他卻自願代為進行「自我批判」,以獲得親近蜜里安的機會。
在終於獲得蜜里安的青睞後,蜜里安有一天打電話給米夏,請他到家中作客,而米夏興奮之餘立刻奪門而出,卻被愛找碴的員警撞個正著,要求出示證件。沒將證件帶在身上的米夏因此被帶回警局拘留,以進行「身份辨識」,因而錯失了和蜜里安見面的機會。米夏之後為了獲得蜜里安的諒解,滔滔不絕地訴說自己的愛意,並說自己對她的愛戀都紀錄在過去多年的日記本裡。誰知道蜜里安竟想看這日記本,而這日記本根本不存在,米夏只好徹夜杜撰自十四歲起的心情紀事。
天亮以後,米夏憑著杜撰的日記本贏得了蜜里安的芳心,而在愛情競爭中落敗的西德少年開著跑車欲返回西德,卻被檢查哨的守衛從後車廂起出多把槍枝,驚慌中才坦承車不是他的,他只是飯店的泊車小弟,車是偷開出來的。
之後,一名朋友拿著新買的的滾石樂團唱片到米夏家,欲與其同享,誰知道播出來的卻不是滾石樂團的音樂。米夏為了安慰朋友,便彈起空氣吉他、唱起滾石樂團的歌曲,使朋友了解到音樂(自由)存在於心中。於是兩人興奮地在陽台演唱,使路過的人們與邊境守衛也邊唱邊跳了起來。
劇末,主角的獨白為他的東德生活下了註解:「曾經有一個國家,而我就住在裡頭。若有人問起當時的生活情形,我會說,那是我這輩子最快樂的一段時光,因為我當時年輕,而且沈浸在愛情裡。」
當然,電影上映後,有不少民眾批評這部電影,說它過度美化了當時的東德生活。然而,每個人的經驗與記憶不同,看事情的視野與角度也不同。或許有人確實經歷了地獄,亦有人確實經歷了天堂,無論如何,這都是東德生活的一部分。
電影資訊
《太陽大道》(Sonnenallee)-Leander Haußmann,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