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許多國家,從事學術研究一向是不太有保障的工作。有時是政府資金不再補助特定研究項目,或者純粹運氣不好沒取得終身教職,就會面臨失業。擁有物理學與天文學學士、光學物理碩士與博士學位的威廉‧沃勒(William H. Waller),畢業後在美國太空總署的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擔任科學家,接著成為塔夫茨大學的客座教授與研究教授。作為一名天文學家,他認為自己走在一條穩定的學術之路,但突然間一切都改變了。
沃勒的人生轉折點發生在2008年,也是他取得博士學位的18年後,當時他的研究補助不幸被中斷,他說道:「這種事情可能發生在任何一位學者身上,只是這一年剛好被我碰上。」隨後的兩年內,沃勒申請了更多的補助計劃,希望能夠延續其學術生涯,但仍未獲得任何補助。與此同時,他開始慎重考慮在學術殿堂外的其他選擇。
在不順遂的這幾年,沃勒在暑假期間到高中教天文學,寫了一本有關銀河系的書,並擔任線上教科書計劃的主題專家。但是,絕大部分的時間他都處於失業或學非所用的狀態,這讓他感到非常失落與沮喪,也懷疑自己千辛萬苦習得的科學知識是否有機會再次展現。
因緣際會下,沃勒從社區服務中找到了第二人生。畢業離開校園前,沃勒就經常在當地公立學校擔任志工。因此,當某間公立高中開出物理教師職缺時,他在志工時期認識的校長便詢問他願不願意申請教職。沃勒很喜歡過去為大學生和研究生教書的時光,因此很樂意嘗試在高中教書。另一方面,更現實的層面是當高中老師的薪資還不錯,至少比大學兼職教授更穩定和優渥。
如今七年過去了,沃勒的職業生涯走向不同領域,他調整心態迎接新的挑戰,而不是將轉折視為失意不得志。他提到:「從某些方面來看,在高中教書比在大學講課擁有更多回饋。我在物理和天文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通常比我在塔夫茨大學講授的入門課程還要精實。我也以更個人的方式與學生互動交流,由於班級規模較小在學年內會更常見到學生。是的,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青少年,執行能力或許比較差也經常犯錯,但與他們相處非常愉快,特別是給予他們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高中教書也讓沃勒有更多閒暇時間發展興趣,包括閱讀科學期刊與雜誌、參與學術研討會,以及共同編輯一本專為學生和天文愛好者服務的線上雜誌《銀河探究者》(The Galactic Inquirer)。暑假時,沃勒則專注在寫作和編輯上,偶爾為教育工作者和愛好者舉辦天文工作坊,並參加許多路程遙遠的科學研討會。
當然,對他來說並非完全沒有遺憾。沃勒坦承,儘管現在是科學教師和兼職的科學推廣者,偶爾還是會懷念在學術界進行的頂尖研究。這些年他在數據蒐集與分析方面技術減弱不少,而在課堂管理與教學方面則有所成長。但這個轉折讓沃勒意識到無論自己在哪裡或如何應用,他的科學知識真正具有意義和價值。藉由對所有可能性抱持開放心態,沃勒開啟了意想不到的第二人生。
參考報導: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