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出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千井之城伊紹拉(Isaura)。
 

  如果你想閱讀一本關於城市的書籍,絕不會錯過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撰寫的《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1972年,這部小說以義大利文出版,敘述馬可波羅來到年邁的忽必烈大汗的宮中,向大汗講述他在帝國內遊歷的城市與見聞。

 

  《看不見的城市》激勵了世界各地的讀者,讓他們以全新的角度思索城市,以及旅行、地方、知覺、現實、神話與文學本身。儘管這些不存在的城市都只是想像,存活於馬可波羅和忽必烈的腦海中,但它也啟發了藝術家們重現馬可波羅描述的55座虛構城市。

 

  藝術家麥特‧奇許(Matt Kish)、萊頓‧康納(Leighton Connor)和喬‧庫斯(Joe Kuth)幾年前曾合作過「Seeing Calvino」計劃,以多種元素展示《看不見的城市》裡不可能實現的建築、環境與想法。最近,秘魯建築師卡琳娜‧普恩特(Karina Puente)也展開類似的個人藝術項目「Invisible Cities Project」。

 

「卓貝地」(Zobeide),一座根據夢境打造的城市。

 

  你可以看見普恩特構想的「卓貝地」(Zobeide),一座根據夢境打造的城市,小說如此描述它:「不同國家的人,都做了一個相同的夢。他們見到一個女人,在夜裡跑過一座不知名的城市;他們見到她的背影,一頭長髮,赤裸著身體。他們在夢中追趕她。當他們迂迴穿繞之際,大家都失去了她的蹤影。夢醒之後,他們出發尋找那座城市;他們一直沒有發現這座城市,卻遇見了彼此;他們決定建造一座與夢境一樣的城市。在配置街道時,每個人都依循自己夢中的追趕路線來安排;在失去那奔跑者蹤跡的地點,他們安排了和夢境不一樣的空間與牆,這樣子她就無法再次脫逃了。」

 

  普恩特的每件插圖耗費三個星期進行研究與構思,並且費時一個星期製作,正如她向《Archdaily》所說:「它們不只是被畫出來而已。我將插圖畫在不同種類的紙張上,然後用美工刀裁切它們,所有作品都是不同的紙張碎片用膠水黏合組成。」

 

多洛希亞(Dorothea)。

 

齊拉(Zaira)。

 

詹諾比亞(Zenobia)。

 

模里利亞(Maurilia)。

 

 

圖片出處:Karina Puente

 

 

你可能會喜歡

科學論文同儕審查的性別問題

用畫筆跟你JAM:爵士封面藝術家David Stone Martin

將生活演繹成樂聲:石黑一雄《夜曲》

空想的文本,不存在的創傷敘事:《不存在的房間》(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