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的日常》(Better Than Before) 這本書的主題是「習慣」,從瞭解自己開始,找出適合的方法建立良好的習慣,然後一點一滴讓明天變得比昨天更幸福。我從書裡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習慣養成了,就可以省去做決定的過程,一切自動化不需要去思考。這對於培養好的習慣是很關鍵的,因為如果要去思考,人們就可能因為誘惑、懶惰、疲憊等原因去逃避自己該做的事,尤其是那些對自己好的事,像運動或少吃甜食。要避免誘惑就需要動用到自制力,而克制自己是一件非常辛苦又困難的事!作者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認為每個人一天自制力的份額有限,一早起來,最容易控制自己,當人愈來愈累自制力就會下降。所以若是把自己重視的事變成一種習慣,就不會消耗自制力,不用那麼痛苦地掙扎。
要養成好的習慣很難,但染上壞習卻又易常地容易,書中提供了許多種策略,幫助讀者建立好習慣,戒除壞習慣。其中我覺得很不錯的一個策略是:基礎(foundation)習慣很重要,所謂的基礎習慣是那些一旦培養出來,便可以強化其它好的習慣,總共有四種:充足的睡眠、運動、正確的飲食和不要堆積雜亂。這四種習慣即便只能做到其中一種,也能對生活帶來正向的循環,所以若想要改變現況,不妨從這類的習慣開始。
書裡對每個策略都有詳細的解釋和舉例,我自己就試了其中二種方法:不方便(inconvenience)和配對(pairing)策略。不方便的意思就是把壞習慣,或想改正的行為變得愈不方便去做愈好,譬如不想一天到晚滑手機,就把手機放在不易拿到的位置。我為了不想一直看Facebook,就把它的app移掉了,這樣就沒那麼容易點進去看。至於配對,就是把兩個習慣或兩件事配在一起做,對於想培養好的習慣或改善壞習慣都有用。我同樣把它運用在減少上網時間上,我若是要逛網拍,我就站著使用平版,站著而不是賴在沙發上,我發現因為不舒適,我一下子就放下手中的平版了,而且要是我不停止上網,起碼我不會一直坐著,所以不管怎樣都多少有點益處。
「習慣」不只影響生活,它也反映出自己的價值觀和對生命的態度,有很多時候一個習慣沒有辦法建立或改變,是因為我們「不願意」那麼做,而並非「做不到」。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看看自己的習慣背後到底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而這些訊息有很大的成分取決於我們如何定義自己,又或者是擁抱了什麼樣的價值觀。譬如說,一個不相信閱讀力量的人,要讓他養成讀書的習慣,就是一件很難辦到的事。同樣地,不覺得花太多時間在手機和電腦上是浪費的人,再怎麼跟他們說這些電子產品可能會使人和人之間變得更加疏離,或甚至使得和自己相處都變得困難起來,也不會改變他們的行為。
最後,把那些自己在意的事,重要的價值觀和信念,都變成習慣,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吧!如果覺得健康很重要,那麼養成爬樓梯的習慣也不是太困難,如果認為和朋友、家人的相處很重要,那麼就要在行事曆中特別把時間空下,花點時間和他們互動,這樣你的行為才會真正符合自己的價值觀,你才會真的是你,而不是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變得虛假。如此一來真實的自己或許就能為生命帶來改變的力量,使我們都能變得比以前更快樂。
書籍資訊
書名:《烏托邦的日常》(Better Than Before)
作者:葛瑞琴.魯賓
出版:早安財經
日期: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