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尼拔的音樂清單:精神疾患有特別喜歡的音樂類型嗎?

心理學家認為,精神疾患並沒有比其他人更熱愛古典音樂。

 

  經典電影《發條橘子》的艾力克斯和《沉默的羔羊》的漢尼拔皆熱愛古典音樂,但心理學家認為精神疾患並沒有比其他人更愛古典音樂,他們似乎更喜歡其他種類的音樂。

 

  根據一項讓200人聆聽260首歌曲的初步研究顯示,精神疾患(psychopath,具有反社會特質、不具同理心、對他人有較高敵意的某些特定人格疾患,俗稱心理病態)評量得分高的受試者特別喜歡Blackstreet的暢銷歌曲〈No Diggity〉,以及阿姆(Eminem)的〈Lose Yourself〉;而無論受試者的其他人格特質為何,偏愛The Knack的〈My Sharona〉和Sia的〈Titanium〉的樂迷,在精神疾患評量的得分都較低。

 

 

  紐約大學的研究團隊強調,實驗結果只是「非常初階的研究,尚未定論也未發表正式論文」。但研究還未結束,它只是一個起頭而已。科學家對此議題非常有興趣,即將展開更大規模的研究,試圖瞭解音樂品味與精神疾病之間的關聯:假如精神疾患真的具有某種獨特且強烈的音樂偏好,或許未來能藉由播放清單找出潛在的精神疾患。

 

  主導研究的帕斯卡爾‧瓦利斯奇(Pascal Wallisch)博士說:「媒體喜歡將精神疾患描繪成持斧頭的殺人魔或連環殺手,但事實並非如此。他們不像蝙蝠俠裡的小丑那樣明顯,他們可能就在你我身邊的人群之中,就像是心理學上的暗物質。」

 

《發條橘子》主角艾力克斯偏愛貝多芬的作品,喜歡在聆聽《第九號交響曲》時發洩性慾。

 

  根據統計數據指出,約有1%的人口符合精神疾病描述,而這個數字在監獄裡要高出許多,約有五分之一的人符合描述。據新墨西哥大學心理學家肯特‧基爾(Kent Kiehl)估計,美國政府每年需花費460億美元在精神疾患身上。

 

  瓦利斯奇說:「你不會想讓他們處於可能造成別人極大傷害的位置,因此我們需要一種工具在他們不願合作或同意的情況下辨識出他們。」

 

  儘管科學家已經知道基因變異情形在精神疾患中更為常見,但很難預測他們有無精神疾病。變異似乎改變了人們的同情和侵略傾向,但並沒有決定人們最終的行為,而司法單位也不能單憑掃描儀器結果便恣意搜索或逮捕任何人。

 

  瓦利斯奇補充說:「這個概念的美妙之處在於你可以在未取得他人同意或合作,甚至不認識這個人的情況下進行篩選測試。但在道德方面,這也可能導致令人不悅的情況和爭議。舉例來說,假如研究團隊真的找出以30首歌曲辨識出精神疾患的清單,那這組播放清單便可能被應用在線上音樂平台,人們將透過歌曲為別人貼上標籤。」

 

  雖然〈No Diggity〉和〈Lose Yourself〉在初步研究中得到了潛在精神疾患的喜愛,但還有其他歌曲具備更強的預測能力。不過瓦利斯奇拒絕透露具體歌名,因為他擔心公佈後可能影響後續篩選測試的準確性。

 

《沉默的羔羊》裡的場景被譽為「史上最變態的古典音樂使用方式」。

 

  另一方面,牛津大學心理學家凱文‧達頓(Kevin Dutton)也一直與電視頻道《第四台》合作,收集有關音樂品味與其他行為關聯的數據。迄今為止,已有300多萬人做出回應,儘管透過線上問卷的方法有明顯缺陷,但目前的結果表明「精神疾患似乎喜歡嘻哈音樂,勝過古典樂和爵士樂」。而與其他報紙相比,他們更愛好閱讀《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無論問卷的準確性如何,達頓都懷疑電影導演將古典音樂愛好者與精神疾患連結的真實性,認為電影只是運用「無法抗拒地吸引力」的手法。他說:「將黑暗、本能、原始的精神病態思想與古典音樂的高雅審美相結合,本質上為不協調的衝突美感。而這種不協調的創作方式過去已有許多例子,例如《美女與野獸》具備同等的反差魅力。」

 

參考報導:Guardian

 

你可能會喜歡

奧運傳遞聖火其實是納粹發明的

我一個人很好,才怪:單身情歌陪你過情人節

詹姆士‧貝利:19世紀前鋒醫學家,以及他是女人

雨夜聽詩的必要──廖偉棠《詩意:關於新詩的三十種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