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寫出爛文章的唯一理由

「知識的詛咒」是聰明人寫出爛文章的唯一理由。

 

  為什麼這麼多的文章難以理解?為什麼普通讀者即使耗費心力還不一定能讀懂學術文章、退稅單上的小字,或是設定家用無線網路的說明書呢?上述疑問是哈佛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在著作《寫作風格的意識》(The Sense of Style: The Thinking Person's Guide to Writing in the 21st Century)裡所提出的問題,也是許多文字工作者經常面臨的難題。

 

  每當我們看見用口語行話、專業術語和縮寫的文章時,腦中往往浮現出兩個問題:首先,作者到底想說什麼?第二,作者能不能更清楚地傳達想法,而不必使用這些容易混淆讀者的語言?

 

 

  平克認為,文章寫得這麼糟糕的根本原因是作者犯了「知識的詛咒」,他將其定義為「欠缺想像力,以致於無法對不在狀況內的其他人把事情簡單講清楚。知識的詛咒是聰明人寫出爛文章的唯一理由。」

 

  「每個人喜好的領域(如音樂、烹飪、運動、藝術、理論物理)皆發展出特有的術語,讓愛好者在與同好交流時,不必浪費時間用冗長囉嗦的描述進行溝通。但問題是,當我們熟練運用工作或興趣領域的語言,自然流利地侃侃而談時,卻忘記大多數讀者可能不是這個領域的專家。」

 

「一個沒有例子的解釋,基本上只比完全沒有解釋好一點而已。」

 

  商業人士似乎特別容易犯下「知識的詛咒」。不可否認的是,商業界已經發展出一套完全獨特的英語方言,人們在商學院吸收大量地術語和字母縮寫,並在進入職場後應用在日常互動中。作為加速人們交流的有效方法,這些用詞也演變成書面傳達想法的主要模式,從電子郵件到聊天應用程式,甚至是業務提案和會議報告。

 

  「那我們該如何解除知識的詛咒呢?」平克解釋說:「一個體貼的作者應該培養習慣,為常用的專業術語增加註釋,比如說『擬南芥,一種開花芥菜植物』而不是只單純寫下『擬南芥』三個字。這不僅是體貼的行為:簡單易懂的文章也可以為作者帶來更多讀者。」

 

  平克補充說:「讀者也會感謝作者用『例子』解釋,因為一個沒有例子的解釋,基本上只比完全沒有解釋好一點而已。」

 

  下次在發佈或寄出文章前,多花點時間琢磨字句,確保內容盡可能地讓讀者理解。如果自己覺得某句話「好像」講得沒有很明白,那呢它對讀者來說肯定也不夠清楚。正如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理查‧費曼(Richard Feynman)所說:「如果你聽見內心聲音說『我覺得我應該懂了』,這代表你還不懂。」

 

 

書籍資訊

The Sense of Style: The Thinking Person's Guide to Writing in the 21st Century》-Steven Pinker,2014

中文譯本:《寫作風格的意識:好的英語寫作怎麽寫

你可能會喜歡

故事要以人類當主角,小朋友才能學會道德教訓

諾蘭的方法論:心理史學的影視突破──《奧本海默》

獨立書店推出聞起來像是舊書的香水

果蠅的藍調:失戀、酒精和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