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設計因為士兵而進化

躺在病床上的傷兵看書打發時間。

 

  1944年6月初,成千上萬的盟軍蓄勢待發準備展開大規模攻勢:登陸法國諾曼第海灘。當美軍排隊陸續搭上登陸艇時,每個士兵身上都帶著某樣與武器差不多實用,但同等珍貴的東西:一本超輕薄、明信片大小的軟皮平裝書。

 

  這種書被稱作「部隊版平裝書」(A.S.E,Armed Services Editions),專門設計的尺寸適合放在士兵口袋裡,方便隨身攜帶閱讀。在1943年至1947年間,美軍為海外部隊印製超過1300多萬份的戰地平裝書,這些書本改善了士兵們的戰地生活,為長期駐紮在異國的軍隊提供精神上的娛樂和慰藉。戰爭結束後,它們更改變了出版業,廉價樸實的平裝書蛻變成為象徵美國民主與實用的標誌。

 

《喬治‧蓋希文傳記》的部隊平裝書版本。

 

  儘管便攜書從十六世紀就已經出現,1940年代德國出版商也曾推出便攜版的流行書籍,但在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市場上,平裝書其實比精裝版還更難賣。由於缺乏有效的市場分銷模式,成本低廉的平裝書利潤並不高,因此書商寧願出版精緻華美的硬殼精裝書,以高昂價格換取更大的利潤空間。

 

  其他試圖改變市場風氣的書商,也被大眾的既有觀念擊敗。例如平裝系列雜誌《摩登時代》(Modern Age Books)嘗試將書本打造成類似精裝書的外型,只在外層加上防塵書套和防護用的厚紙板,但依然沒辦法打進市場,這間公司最終在1940年代以歇業收場。

 

  然而,正當第二次大戰打得如火如荼時,新的閱讀受眾出現了,而且特別適合低廉成本的便攜式書籍:成千上萬的美國士兵。1940年9月,羅斯福總統簽署《伯克-沃茲沃斯法案》(Burke-Wadsworth act)開始徵召義務兵,許多新兵很快地投入基礎軍事訓練,美國看起來隨時都有可能宣布參戰,

 

  接著在短短幾年內,美國派出數十萬人的部隊到各個戰場。正如書商麥克‧哈肯伯格(Michael Hackenberg)所描述:「美軍派遣數百萬人遠離家鄉,而這些士兵發現很多時候非常無聊,但精神又處於很緊繃的狀態。」換句話說,這些士兵是平裝書的完美受眾。

 

士兵向圖書管理員領取部隊版平裝書。

 

  書本過去已經被認定是部隊士氣的重要來源,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就建立起「美軍圖書服務」部門。而在二戰期間,納粹大量焚燒禁書和嚴審印刷品的舉動,為自由開放的書本賦予新的意義。1940年,由於大量軍營缺乏書籍,新上任的美軍圖書服務部門主管雷蒙德・特羅特曼(Raymond L. Trautman)便開始著手解決問題。

 

  為了因應軍隊需求,特羅特曼必須嘗試不同的做法,他與出版商、作家和設計師商討如何快速有效地提供部隊大量書籍。1943年,他與圖形藝術家史丹利‧湯普森(H. Stanley Thompson)和出版商麥爾坎‧強森(Malcolm Johnson)共同正式提出「部隊版平裝書」的想法:從美國本土印製大量平裝書,並定期運往海外。

 

  有鑑於每個士兵的喜好與文學水平不同,題材範圍必須面面俱到:包括經典著作、暢銷書、幽默小品和詩歌都被列入選項,每個主題也都有志願的文學專家小組負責選擇。

 

「軍人在排隊等待、理髮、散兵坑待命、或是被困在運輸載具上時閱讀它們。」

 

  但選擇題材只是一部分而已,為了使計畫成功更重要的是書本尺寸,必須符合「扁平、寬薄和便於攜帶」這三個要素。儘管五間印刷工廠自願協助印刷,但他們的機器通常用於出版雜誌,而雜誌尺寸肯定放不進士兵的口袋裡。特勞特曼和湯普森很快地想出了解決方案:將每頁分成上下兩個版面同時印刷,再將它們對半裁切。接著把書頁裝釘成冊並用膠水加固,減低發生書本脫頁的情況。

 

  由於印刷機的尺寸不同,最終發行了兩種不同大小的部隊版平裝書:第一種尺寸較小近似明信片的平裝書,可以放在士兵胸前的口袋;而尺寸較大的版本,則可以放進士兵褲子口袋。兩種版本都是水平橫向印刷,看起來就像是手翻書(flip book)那樣。

 

  第一套「部隊版平裝書」於1943年10月發行。在接下來的四年中,無論士兵們身在何方,每個月都會收到新發行的書本。1944年,記者法蘭克‧亞當斯(Frank S. Adams)的報導寫道:「它們空投降落給太平洋孤島上的前線部隊,有許多被送到軍醫院給傷兵解悶,或是在士兵們搭乘載具時閱讀。」

 

《大亨小傳》的部隊平裝書版本。

 

  平裝書得到了巨大迴響。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約翰‧科爾(John Y. Cole)後來寫道:「從來沒有如此多的書籍,能找到那麼多熱情的讀者。」著有《當書本進入戰場》(When Books Went to War)一書的茉莉‧曼寧(Molly Guptill Manning)則說:「軍人在排隊等待、理髮、散兵坑待命、或是被困在運輸載具上時閱讀它們。」有些士兵甚至表示,部隊版平裝書是他們有生以來第一本從頭看到尾的書。

 

  1983年國會圖書館的活動上,退伍軍人阿諾德‧蓋茨(Arnold Gates)回憶起自己戰時閱讀了卡爾‧桑德堡(Carl Sandburg)描寫南北戰爭的著作《Storm over the land》。他說:「在戰鬥中看見作者對另一場戰爭的描述,內心從而獲得許多慰藉。」

 

  部隊版平裝書的影響力有兩個層面:其一是士兵們的熱情創造出戰地版的「暢銷書」,例如《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剛發行時並沒有大受市場歡迎,卻因為部隊版平裝書得到新的聲望;其二是它改變了美國書本的外型設計,哈肯伯格寫道:「平裝書最終對廉價、廣大的閱讀市場構成了衝擊。」

 

  隨著戰爭結束,1947年美軍的發行計畫也隨之中止,但平裝書的影響力已經深入民心:1949年,平裝書的銷售量達到總書籍銷量的百分之十。

 

 

圖片出處:Library of Congress

 

 

你可能會喜歡

安徒生去狄更斯家裡作客,然後他們就不再是朋友了

伊利亞蘇萊曼:巴勒斯坦三部曲

二戰英「熊」:波蘭第2兵團第22砲兵運補連下士佛伊泰克的故事

笨到要命的戰鬥機操作面板設計如何造就日後的麥金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