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擁有不一樣的戀愛選擇──《彩虹國度的真相》(A Queer Country)

以色列對特拉維夫看似自由開放的宣傳背後,卻有著宗教與外交盤根錯節的政治角力。

 

  莉莎・摩根索(Lisa Morgenthau)導演以紀錄片的手法,捕捉相當細膩、動人心魄的以色列同志議題。以色列身為一個宗教種族背景濃厚的小國家,坐落在中東地區中央,首都耶路撒冷又是個以宗教聞名的聖地,境內少不了保守的極端正統派教徒。然而,在這其中卻同時有打著同志天堂、並以同志作為觀光宣傳的以色列第二大城特拉維夫,近年更成為同志旅遊首選勝地,於此地擁有超大型同志遊行活動和許多同志組織。以色列對特拉維夫看似自由開放的宣傳背後,卻有著宗教與外交盤根錯節的政治角力。在國內,同性戀慾望及生活方式並不見容於以色列猶太正統的治理基礎,反映了深植內部的價值衝突;在國際,為粉飾對於巴勒斯坦進行的軍事侵略,試圖透過「粉紅清洗(同志友善)」提升外交形象。於此片中以側拍及訪談為主的方式,重新審視同志在以色列的處境,並揭開背後複雜的成因與脈絡。

 

 

  「重點應該是讓大家瞭解,可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可以有不同的愛情選項。」──Marganita Klausner(同志父母組織成員)

 

  上述引用影片中相當令人動容的段落,講述一位心理醫生媽媽Marganita Klausner擁有兩位同志兒子,在訪談中談到在她大兒子第一次與她談論出櫃的不以為意,到二兒子也同樣與她談論此事時,她出乎意料的驚駭。而她的兒子們也非常願意傾聽她由此衍生出的負面感受,透過兒子們無限包容聽她傾訴的過程,她從中獲得救贖。宣洩完負面情緒後,她忽然不明白自己哪裡來那樣多的負面情緒,自己的親生兒子還是自己的兒子。無論他們的身分如何,都是自己的家人啊,這點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打著同志天堂、並以同志作為觀光宣傳的以色列第二大城特拉維夫,近年更成為同志旅遊首選勝地。

 

  「18歲,參與特拉維夫和法夏巴的以色列同志青年組織,在這裡我可以討論在別處無法討論的議題,……我到那邊有種解放的感覺,知道我不是唯一的。」──Guy Arditi(以色列同志青年組織成員)

 

  其中一位受訪的以色列同志青年組織成員蓋‧阿弟提,來自羅那那這個相對保守的城市,在他去參加同志組織的活動前,他一直很清楚他是該地區唯一的男同志,甚至要是有人跟他說別的地方有同志,他是不會相信的。也是在這樣的保守氛圍下,他才更能明白能在同志組織內能做自己的解放感受。他與父母坦承時花了不少時間,但真正困難的是受到保守教育系統荼毒下的兄長,甚至多次在他面前說要殺光所有同志,卻不知道他的弟弟就是個同志。他花了很久時間才告訴他兄長此事,但他的兄長知道這件事後就改變了,他明白同志就在身邊,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影片中舉出許多在極端傳統保守的信仰與前衛開放的思潮相互衝擊之下,彼此間產生多次衝突,有好幾次同志運動都遇上有瘋狂的保守派份子進來砍人傷人,最著名的便是諾爾酒吧槍殺事件,這使得Marganita Klausner開始憂心她兩位同志兒子的生命安全,她認為這樣惡意的氛圍必須要被改變。而這事件中受害者尼爾的母親Ayala Katz為此也出來擔當德席拉同志父母組織的主席,希望能把尼爾的精神發揚光大,協助輔導同志青年。雖然在尼爾出事前,他們從未想過要加入,因為Ayala Katz認為尼爾的同志身分從來不是問題,毋須改變什麼,但經歷過諾爾酒吧槍殺事件之後,她意識到:「每一個人都能夠改變社會。」她願意為此投注心力,不再擔當一位只能被動等待抓到兇手的家屬。

 

特拉維夫擁有超大型同志遊行活動和許多同志組織。

 

  「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子?我記得1979年時,我人生只有一個選擇:自殺。不過我現在人生選擇包括:是否要領養小孩?或者要不要結婚?透過我自己的人生旅程,我親眼看到這麼大的轉變,所以我要保持樂觀。」──Amit Kama(教授、同志運動組織者)

 

  訪談Amit Kama的段落也十分可愛,他說明第一次在國外看到同志遊行,覺得他們都長得很像所謂的「正常人」,這對他來說是個覺醒的關鍵。他認為以色列在三十年間社會對待同志的態度已有大幅的轉變,因此,他對未來社會將如何面對同志議題抱持著相當樂觀的看法。莉莎・摩根索成功的將感性元素與理性的政治、歷史、宗教、族群等元素相結合,讓不理解以色列背景的人們也能深刻體會以色列同志議題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電影資訊

《彩虹國度的真相》(A Queer Country)-Lisa Morgenthau,2017

 

你可能會喜歡

對抗舊習,扳回愛情──《愛情昏迷中》(The Big Sick)

當我們成為審判者:《消失的死刑犯》

女性打造的狂暴杜鵑窩──《拉契特:黯衣天使》

《Erotica:女性情慾之旅》:有沒有女性專用的A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