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種》:科學研究如何錯待女人

《劣種》從事實與歷史闡明性別歧視歧見,因為只有透過瞭解父權文化背景和性別不平等的歷史,才能看出偏見究竟有多深。

 

  牛津大學出身的科學作家安琪拉‧賽尼(Angela Saini)曾在簽書會上被一名男性挑釁,他自問自答地對她說:「女科學家都在哪裡?女人只是不如男人那樣善於科學,她們已被科學證明不比男性聰明。」儘管賽尼以女性數學能力的統計數據反擊,但她很快意識到說什麼也無法說服眼前這名充滿性別歧視的男子。賽尼的經歷可能也是多數女性曾遇過的熟悉場景,她寫道:「我希望我有一套科學論據來反駁這種無知謬論。」

 

  因此,賽尼決心找出科學研究如何錯誤看待兩性差異的真相,她在新書《劣種》(Inferior)裡從事實與歷史角度來闡明這種歧見,因為只有透過瞭解父權文化背景和性別不平等的歷史,才能看出偏見究竟有多深。

 

科學作家安琪拉‧賽尼(Angela Saini)。

 

  男性和女性「大腦構造不同」的論點存在許久。十八世紀時,當科學家發現女性大腦平均比男子少五盎司時,就馬上解釋成女性比較笨的證據。而從那時開始,女性大腦持續在男性科學家為本位的「科學」中受到輕視,並被刻意導出「男人天生比較好」的結論,甚至被生物決定論的支持者加以解釋,認為生物學差異反映了性別的自然秩序。

 

  達爾文(Charles Darwin)在其具影響力的思想中,也顯現出舊時代的偏見。在《人類的由來》(The Descent of Man)裡,他寫道:「男人最終經由演化變得優於女人。」而在回覆女權運動者卡洛琳‧肯納德(Caroline Kennard)的信件裡,他則寫道:「從遺傳法則的觀點來看也非常難以說明…女性可以在智力上與男性齊頭平等。」

 

 

  這種說法聽起來很荒唐,但不幸地是舊時代的無稽之談至今仍未消失。因為每個人都喜歡性別差異的故事,特別是加油添醋的「大腦差異」報導。專精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的科莉迪亞‧法恩(Cordelia Fine)教授將這種媒體捕風捉影的現象稱為「腦神經性別歧視」(Neurosexism):媒體喜歡看到一些關於大腦性別差異的研究,就見獵心喜說成女性的天生劣勢或不適合扮演某些角色,並把它們二分成既定的「性別差異清單」,包括男性更有邏輯、女性語言能力更好等偏見。

 

  但事實上這些報導大多來自「有瑕疵的實驗模型」。舉例來說,英國心理學者賽門‧巴隆-柯漢(Simon Baron-Cohen)的研究聲稱,男性大腦是「系統化頭腦」,女性大腦是「情緒化大腦」,因此男性天生注意物體和擅長數理,女性則比較注意人和感覺。他的說法曾被《紐約時報》、《時代週刊》和《家長雜誌》多家媒體引用,但他的研究實際上充滿瑕疵(實驗對象為放在父母腿上的初生嬰兒,他們還不會轉頭、注視方向也受限)也受到諸多科學家質疑,而且就連他自己也無法複製出相同的實驗結果,但媒體仍偏愛報導這些說法,讓大多數民眾深信不疑。

 

《劣種》英文版書封。

 

  近年來心理學家也表明,人們過去認為的男性或女性的心理特徵,實際上共存於同個光譜上。最近一項重新研究行為特徵的研究指出,心理特徵並不是兩個整齊、互不重疊的二分類別,即使是普遍認為男性「優異」的空間認知能力,也早已隨著時代演變逐漸減少甚至消失。而在某些特定文化中,「性別差異」的情況也可能完全相反。

 

  日益成熟的腦成像技術為科學家提供了越來越詳細的大腦活動解析,使研究人員可獲得龐大的數據庫。這些新科技讓科學家發現,人類的大腦其實是被不同的經驗所塑造,包括與身為男性或女性的經驗有關。而在比較男女腦部特徵時,還需考量教育、經濟和社會地位等變因。

 

  最近的一項研究則顯示,事實上每個大腦都是獨特且不同的模式,只是某些特徵更常見於男性大腦或女性大腦,但沒有任何一種可以完全描述成專屬於男性或女性的特徵。

 

  《劣種》一書舉出許多迄今為止存有瑕疵的研究案例,事實上沒有證據顯示性別差異真的寫在大腦裡,但這些差勁科學得出的「科學結果」卻始終瀰漫在社會言論中,從而增強了人們的性別刻板印象並影響至今。

 

 

 

書籍資訊

書名:Inferior: How Science Got Women Wrong-and the New Research That’s Rewriting the Story

作者:Angela Saini

出版社:Beacon Pr

日期:2017

語言:英文

 

圖片出處

WikipediaMichael@flickr

 

你可能會喜歡

母乳哺餵證明的是階級差異,不是智商差異

對啦,保養品牌是真的在乎你有沒有受到壓迫:《他們用女性主義幹了什麼!》

憂鬱的人看世界比較準

死掉的是受害者,活下來的是怪物:《都是你們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