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種力量才足以與仇恨對視?─《猩球崛起:終極決戰》

《猩球崛起》系列藉著末日危機和非人類的猩猩,企圖返還「人」原本的生命面貌。

 

  《猩球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系列電影的反烏托邦敘事所揭示的那個深沉的未來,除了生化藥物過度開發而導致世紀末日,也藉著末日危機和非人類的猩猩,企圖返還「人」原本的生命面貌。於是,電影設定的背景由科技往自然回溯、主體由人類往猩猩回溯,在敘事上有效的削去了各種現代性的雜蕪,令故事聚焦於人的初始生命態狀,聚焦於一切來自個體與群體間的本能、情感,以及理智的流動。

 

  電影首集標誌著「分化」,從越界的藥物實驗分化出來的猩猩日益增加,慢慢取代人類成為地球主要的族群。續集《黎明的進擊》(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繼而表達「對立」,在猩猩之於人類的異族抗戰中,煽動猩猩族群內部的兩派對立情節。終曲《終極決戰》(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談「接納」,於族群分化與對立的子題上做系統性的整合。而末集的整合裏,打開整部電影的關鍵窗口,其實是從倒戈者、辱名驢子的猩猩向凱撒一族凝望的目光開始:也就是,自此而彼、從個體到群體、這一段凝望的距離,究竟有多漫長?劇情如何引動這份幽微的情感,去尋得回歸的路線?

 

每一次目光的投遞、交集,都對角色內在的光明黑暗提出了質疑和反省。

 

  開窗的第一面風景,便是主角凱薩(Caesar)踏上復仇之路後、遇見於黑暗中現形的人類女孩,而「復仇之路」和「黑暗中現形」兩要素,則共同映照出此一角色在語境內的特殊意涵:鏡頭擷取她靜靜看向凱薩的雙眼,拋出了一個空缺、等待補全的畫面,這個畫面一直要到凱薩被囚禁,女孩捧著猩猩們託付的食物交給凱薩,當凱薩看向女孩的那一瞬間,才有完整的回應與互文。

 

  由女孩至凱薩,再由凱薩至女孩,這樣的循環正象徵了距離的回歸和接納,呈現著族類及族類的交融,也呈現著個體及群體的調和,並多次被展示於主體內部的情感衝突上,進一步解決《黎明的進擊》延續的對立──所以,鏡頭攝入誤殺凱薩妻子的上校無情的目光、逼現角色仇恨的特質,開啟最終的報復之旅,向仇恨反覆提出質問。但究竟,哪一種力量才真的足以與仇恨對視?「你沒有慈悲心。」凱薩斥責上校,同時透漏劇情在未來用以整合仇恨的解答。

 

但究竟,哪一種力量才真的足以與仇恨對視?

 

  若有所悟的注視女孩、怒不可遏的直視上校,每一次目光的投遞、交集,都對角色內在的光明黑暗提出了質疑和反省,等著作為衝突主體的凱薩做出回應,於往復的兩端尋覓平衡、捉住平衡,試圖圓滿跟和解。所有一再被鏡頭孤立出的凝望與視探,都成了完整劇意的一扇窗,電影由此延伸主體的行動,以健全角色的人格發展,它們全是英雄旅程各方面的具體回歸,就像故事最終,失語的女孩與猩猩們遊戲、身處異族之間,這幅圖景遙遙相映的,正是《猩球崛起》揭幕時,那個從「人」的互動情感中誕生下來的凱薩自身。

 

 

電影資訊

《猩球崛起:終極決戰》(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Matt Reeves,2017

 

 

你可能會喜歡

無文本之限界,則幽靈無處遊蕩:《銀河英雄傳說》

在吞噬與被吞噬之間,對決的凝視:《不!》

無處道別──《跟著春天去旅行》

適得其反的澀谷炸彈:《聖誕殺戮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