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應該吃空氣跟讚美就能活下去吧?《食物如何改變人》

 

《美味詐欺》作者,英國食物歷史學家碧‧威爾森深諳當代飲食文化的陷阱。

 

文|碧‧威爾森(Bee Wilson)

譯|盧佳宜

 

  我們童年有關飲食的經歷,會陷害我們的餘生走進破壞性的飲食型態。在一些家庭裡,對女孩施加減肥的壓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最近和一個四十多歲快滿五十歲的職業婦女談話,她說自己曾一度飲食失調。每次她打電話回家,不論孩子或自己的工作發生了什麼事,她的母親開口問到的第一個問題依舊是:「妳瘦了嗎?」她的朋友興高采烈地開玩笑說,當她的母親離開人世,她便會永遠地停止「溜溜球節食法」。她覺得自己多年來處在暴飲暴食的困境中,是為了反抗自己成長的一種表現,但這最終成為了自我懲罰的一種方式。最後,在她四十多歲時,她找到一種健康的飲食方式,能夠維持身形──不必採取媽媽希望她去用的節食方法;但得規律地攝取美味的沙拉、烤魚及味道濃郁的湯,而這些又不會令她覺得剝奪了享受美食的權益。她持續這麼做來維持身材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而且,她覺得可能很快就能回到那個沒有父母叨擾,要她吃少一點東西的時光。

 

  就像許多父母親出於關懷而做的事,對女兒施加壓力,要求她們減肥並不會有好的成果,反而會招來許多負面的後果。有證據一再顯示,讓孩子處在對自己身形不滿的情況下會引來更高的風險,她們會過度擔心自己的體重、沮喪、暴飲暴食及飲食失調。在一項研究中將近三分之一的十五歲青少女母親,鼓勵她們透過極端的體重控制行為來減肥(包括服用瀉藥、催吐、跳過不吃某幾餐、用抽煙來代替某一餐,以及吃減肥藥等),相較而言,僅有百分之五青少女的母親,未鼓勵他們節食。家人對過胖的女孩「取笑體重」,也有類似的後果。有一項研究發現,經常被親友取笑身材胖嘟嘟的女孩,比起那些較有客氣多禮的家庭,更有可能求助於大吃大喝。即使這樣不能使你打消暗示女兒瘦下來的念頭,那至少該想一想:這方法可能是行不通的。對於體重過重的孩子而言,若雙親會向其施加節食的壓力,將使得他們五年後仍處於過胖的高風險。

 

  該向女孩施加體重的壓力,是較多人會有的心態。在「食」的這一塊領域,可以感覺到男孩與女孩的不同之處。無論我們實際上有沒有兄弟姊妹,我們的文化強烈地暗示我們應該依照性別來選擇合適的食物。英國美食作家奈傑.史萊特(Nigel Slater)在他的回憶錄中講述到,「對於男孩來說,有些事情是絕對禁止的」。作為一個八歲大的男孩,史萊特覺得自己受到選定的對待方式,被貼上柔弱的標籤。「愛心(Love Hearts)和極好(Fab)品牌的冰棒是給女孩吃的…而且,沒有一個超過六歲的人是不對飛碟感興趣的。」許多食品廣告仍然針對男孩和男人傳遞男子氣概的訊息。「拿出男人的樣子來!」被強烈當作肯德基雙層漢堡的廣告口號來訴求,好像男孩內在可能藏有懦弱的一面──不相信自己能夠吃完含有兩個完整的雞肉漢堡、培根片、起司、生菜和一坨美奶滋。

 

  有些食品也是傳遞出女孩更適合吃的訊息。根據《經濟學人》的報導,在日本,當女性和老闆應酬時,她們「被允許飲用加有大量蘇打水的梅子酒來代替啤酒」,這就好像是說:女人不可能喜歡啤酒勝於稀釋的梅子酒。這樣的想法從運動場上更顯然可見,男孩是一定想吃跟腳掌一樣大的釀肉三明治;而女孩應該渴望吃的是糖、香料,還有所有講究的東西。在體型變成兩倍大之前,女孩知道有些食物附了「不該」一起吃的配菜。她們知道「纖瘦」是一種讚美。她們明白了如果有女孩不對巧克力敬畏三分,是有點奇怪的事。

 

包裝成男性認同的角度,調整成女性喜歡的口味

 

  男孩和女孩對食物有著不同的反應,並非全是沒有根據的說法:男孩和女孩所攝取的食物,肯定在生理上形成差別。從一方面來看,男女之間存有令人煩惱的事實。在運動的程度和規模在大致相同的情況下,男孩比女孩需要更多的熱量。根據新的育兒指南,一個七歲大的男孩比起同齡的女孩,一天大約需要多攝取一百卡路里的熱量(男孩一千六百三十卡VS.女孩一千五百三十卡)。到了十八歲,男孩和女孩所需熱量的差距,一躍增加到了近七百卡(男孩三千一百五十五卡VS.女孩兩千六百六十二卡),相當於額外吃進一餐所獲得的熱量。而對女孩施壓,要求吃少一點,以及單純提供不同份量的食物,這兩種作法是有所差別的。如果我把十六歲兒子(身高六英尺十吋)吃的同樣大份量食物,餵給我那身高一般(和同齡女孩相當)的十二歲大女兒,她會沒辦法吃完那麼多的東西。這不是吝嗇、小氣;而是數學的問題。

 

  另一個更令人吃驚的生理差異是:男性和女性在進食時,大腦顯示了不同腦部活動的反應。舉例來說,檸檬酸的酸味被發現在女性的腦島(insula)和丘腦(thalamus)產生更明顯的反應。總體來說:女性在嗅覺及味覺上,比男性還靈敏,而且記憶力也勝過男性。而這種較強的敏感性,可能使女性較為挑剔。許多研究表明,多數女性對食物存有負面的看法,而且更有可能因為嘗起來不對味,就拒絕再吃。行銷專家布萊恩.鄂比克(Bryan Urbick)曾在食品業花了許多年的時間,與具有消費者代表性的一群兒童從事產品開發的工作,他平均一年會在歐洲、北美洲、中美洲、亞洲及中東地區訪談四千個孩童。橫跨這些不同的文化背景,鄂比克發現女孩和男孩對食物都會做出「強烈、反覆的反應」,但男孩在味覺及觸覺上的敏感度常常比女孩低。鄂比克發現,「如果你嘗到的食物是合女孩子的味,那麼你大概也嘗到正合男孩胃口的東西」。然而,當談到食品的品牌時,情況是整個大相逕庭。鄂比克建議食品開發商在將目標消費者設定為男孩和女孩時,產品的包裝和品牌應該偏向男孩。「女孩較容易接受『男孩』的商品,而男孩更容易拒絕太『娘娘腔』的東西。」

 

「女孩應該渴望吃的是糖、香料,還有所有講究的東西。」

 

  當你想到有「娘娘腔」和「適合男孩」的食品時,就會覺得這個想法很可笑。由主廚西蒙.瑞默(Simon Rimmer)在二〇一三年的一本食譜書中,寫了一篇標題為「是誰決定男人愛餡餅、派,而女人喜歡鷹嘴豆泥」的文章。不過,即使我們堅持拒絕這種幼稚的想法,還是很難不去內化、接受有些食物較適合某一性別的人,而且做出相應的選擇。我們往往會自動地將營養豐富的肉類與男性聯想在一起,並將輕食的沙拉和甜點與女性做一聯想,況且這些刻板印象已被複製到不同的文化之中,如法國和日本。當美國大學生被要求說出哪些食物分別適合男女吃,他們欣然地回答:牛排、薯條、洋蔥和硬糖(hardtack candy)適合男性,而茅屋起司(cottage cheese)、桃子、舒芙蕾及法式薄餅則是適合女人的食物。此外,從此調查還發現,一些青春期的男孩很是提防娘娘腔的吃法,尤其有朋友在身旁時—真正的男人不吃舒芙蕾。

 

  這些有關適合男孩與女孩食物的想法,無情地翻倒了我們個人對食物的喜好。在二〇一三年,有一研究小組利用所調查的資料,依據性別的不同來探討兩性對「慰藉食物」(comfort food)的想法。他們發現「男性較喜歡能暖和身體、豐盛、與正餐相關的撫慰人心之食物(如牛排、砂鍋菜和湯),而女性偏愛的則是更多點心類的食物(巧克力及冰淇淋)」。有不少女性也認為蔬菜是能撫慰人心的食物。研究人員表示,男人對全是熱騰騰的餐點感到自在舒適,很可能是這樣的料理能給他們一種回到兒時的感受,特別是當他們已「習慣了有為他們準備好的飯菜時」。另一個性別的差異是:男人傾向在吃完自己喜愛的牛排這道撫慰人心的食物之後才感到「健康」;女性則在吃了冰淇淋、餅乾和巧克力後感到「罪惡感」。所以,女性的慰藉食物甚至沒有安慰到她們,也就是說:一整個浪費了。

 

  依照性別來吃東西的社會壓力比我們所設想的更為嚴重。首先,它破壞了進食的樂趣,而這是難得的好意圖。女性常常會節制自己去點她們可能真的很想吃的料理,因為她們覺得這是不恰當的。據報導,日本女性對壽司都有強烈的渴望,但是她們並不常如所願地吃得盡興,也許是因為它被看作是一種能填飽肚子(吃粗飽)的男性化食物。根據一項針對英國消費者在外用餐的行為調查發現,女性可能會說她們很享受在餐廳吃牛排,但她們最終在點餐時,卻不常像男性一樣選擇牛排,因為牛排對她們來說太昂貴了。絕大多數的時候,女性在外用餐時會選擇白肉,而男性則偏好紅肉。在談到食物時,我們認為這沒有什麼問題,因為我們已被馴化,接受男人愛吃紅肉的看法。

 

  但是,如果有人需要紅肉(有人會爭論沒人有這樣的需求),對象不會是男人,反而是青春期的少女。我們依照性別而將食物分類的態度,鼓勵男孩和女孩在進食時違背自己身體成長的真正需要,所以是極為有害的。這使得我們以錯誤的方式來攝取食物。女孩比男孩需要攝取最能提昇血紅蛋白的食物。而且,在沙拉和蔬菜的攝取上,男孩比女孩更為不足。「女孩的食物」和「男孩的食物」是可能危險的愚蠢說辭──它阻止我們發現餵養男孩和女孩的真正問題。

 

  在全球各地,不論富有還是貧窮,肥胖還是瘦弱,數以百萬的青少女都有貧血的症狀,因為她們在日常飲食中沒有攝取充足的含鐵食物,以補充身體所需的份量(從八毫克到十五毫克),當她們開始有月經時,甚至有更多女孩耗盡了體內的鐵質,使得自己的身體內完全沒有庫存;而這可能造成她們容易疲憊、頭痛,認知能力受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全球有兩百萬人缺鐵。也有許多成年男人及男孩患有鐵缺乏症,只不過與年輕女性患者相較,是不成比例的。在開發中國家,鐵缺乏症造成了最嚴重傷亡人數,有五分之一的婦女在分娩時不幸死亡(時常是因為大出血;懷孕的婦女所需的鐵質是青少女的兩倍)。但是,在一些國家這也是很普遍的情形;而你可能預期當地女孩是「吃得好」的,而非只能靠著吃萵苣和巧克力過活的刻板印象。

 

  一項從二〇〇一年所做的歐洲調查發現,在瑞典年齡介於十五歲~十六歲的女孩,其中有多達百分之四十的受訪者已耗盡體內所儲存的鐵質(相對於同年齡的男孩來說,僅有百分之十五的佔比);在丹麥,年齡介於十六歲~十七歲的男孩,只有百分之七的受訪者有相同的健康狀況,而同齡的女孩,比例則有百分之二十。在中國,根據二〇〇七年一份有一千零三十七個青少女的抽樣調查,結果發現百分之四十點四的受訪者有缺鐵症狀,另有百分之十九點五的受訪者是完全貧血。要吃到足夠富含鐵質的食物並不容易,可透過短期補充鐵劑(可能會有便秘和噁心的副作用)和增加早餐穀物麥片的營養成份。到目前為止,含鐵最豐富和「生物可用度」最多的是肝臟(一個三盎司的雞肝,含鐵十一毫克),其次是紅肉(六盎司的沙朗牛排,大概含有六毫克的鐵質)。在與茶或咖啡一起服用時,會損害鐵質的吸收;而維他命C則可促進鐵質的吸收。

 

  一個青少女突然把早晨喝的柳橙汁換成咖啡,還變成素食主義者,而且早餐不再吃蛋(因為蛋是男孩的食物!),這些舉動可能會令她發現自己遇到了麻煩。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成為嚴守素食主義者或者素食者:在美國大約一百萬的嚴守素食主義者中,有百分之七十九為婦女;至於一般的素食者,女性占了百分之五十九。有許多好的素食食材含有大量的鐵質,包括南瓜子、堅果、香料、綠色蔬菜、黑糖蜜、乾果、蛋黃、豆類(如白腎豆)、麥麩及全麥麵包。問題在於孩子一時衝動變成素食者,也不太可能養成正確均衡的飲食習慣;非肉類的含鐵食物,也不是很容易被人體吸收,所以素食者可能比食肉者需要更多的鐵質。女生患有貧血症狀的最危險族群,是那些節食瘦身者和素食者:在二十世紀的九〇年代,年齡介於十一歲~十四歲的英國素食女孩,其中在過去一年裡曾試圖減肥者,有百分之四十三處於低血紅蛋白的水準,而未節食的素食者只有百分之十五被檢驗出低血紅蛋白,至於未節食的食肉者,血液中血紅蛋白過低的比例僅有百分之八。

 

  令人驚訝的是,體重過重者也同樣處於貧血的高風險。問題不在於她們吃了多少食物的量,而是所吃的食物好壞(質量)。根據一份針對伊朗青少女的抽樣調查發現,儘管體重過重的女孩所攝取的食物熱量超過了身體所需,但實際上,她們可能比其他人更容易貧血:百分之三十四點一(體重過重的女孩)比上百分之二十七點八(其他人)。這些女孩沒辦法從以碳水化合物為主且營養不均的三餐中,獲得足夠的鐵質。在比薩、冰淇淋,或者是洋芋片中,甚至在德黑蘭街頭所販售的最新流行食物,都沒有富含鐵質的成份。

 

  發生貧血的情形可能是缺鐵的緣故,而且也是體重過重所導致的後果。缺鐵似乎會透過減少體內的肉鹼含量,來減緩新陳代謝的速度。從事有氧運動並補充鐵劑可以產生逆轉的效果,但貧血的女性是做不來有氧運動的。如果貧血的青少年對在跑步機上慢跑表現出興趣缺缺,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缺鐵會使人感到頭暈目眩,難以把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的前面(或者,像我在生完第一個孩子時,感到眼前一片白花花,這也使我覺得自己有貧血)。

 

  有太多超重的青少女被家人施加壓力,要求減重,但實際上,她們真正所需的是更有營養的食物。各種身材的缺鐵女孩都需要被「增強體質」,這是令人安心的說法;在飲食上,可以多吃煮得半熟的蛋和全麥吐司、深綠色的蔬菜、用鍋子煎側腹牛排、羊肉砂鍋、烤沙丁魚,以及豐盛的義大利蔬菜濃湯,或者黑豆辣椒。簡而言之,這些女孩需要吃所謂的「男人食物」。如果她們仍然覺得自己的身體需要巧克力,她們應該從幾乎含有大量的糖和植物油的廉價牛奶巧克力棒,換成實際含有百分之七十可可的黑巧克力,這麼做可能實際上對她們有益(一條三十克重的黑巧克力棒含有五毫克的鐵)。

 

  但是,幾乎沒有人談到要為女孩打造強健的體質──這些喜愛精緻小巧的蛋奶酥甜點的人,應該能夠在吃空氣和恭維聲中生存下去。

 

 

(本文為《食物如何改變人:從第一口餵養,到商業化浪潮下的全球味覺革命》部分書摘)

 

《食物如何改變人:從第一口餵養,到商業化浪潮下的全球味覺革命》中文版書封。

 

 

書籍資訊

書名:《食物如何改變人:從第一口餵養,到商業化浪潮下的全球味覺革命》 First Bite: How We Learn to Eat

作者: 碧‧威爾森(Bee Wilson)

出版:大寫出版

日期:2017

[TAAZE] [博客來]

 

 

你可能會喜歡

榮格,以及男性內在的醜惡少女:《他與她》

看不見的童年創傷

火星上發現古代貓咪:《我們都被字型洗腦了》

自由外包,尊嚴外包,生命也外包:《超級外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