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舒湉
聽搖滾和爵士的人好像都有很多話想講,搖滾派的大鳴大放,把牆壁震裂就算了,爵士派卻不愛直說,總是一副雲淡風輕無表情,把情緒揉入鼓點和琴弦裡即興,一直在玩,讓人猜不透。
在播爵士的店裡,讀書是假的,放空是真的,沙發和期中考一樣破了,桌腳和人生一樣跛了,還好有超大杯泡沫奶精茶擋住颱雨過境的午後。有時候人生真的只想用曬棉被的姿態把自己掛在椅子上而已,就像那些爵士樂手。
爵士旋律不好記沒關係,至少爵士專輯封面常出現同一種tone,隨性的筆觸勾勒樂手生活百態,部分線條如透視般交疊,色塊也是簡單潑一兩種,通俗又帶有點嘲弄意味,表現小報政治漫畫的犀利洞察力。
這些線條畫爵士封面幾乎都出自同一雙手,他是在世界大戰時空下成長的美國藝術家——David Stone Martin(DSM)。
美國藝術家David Stone Martin(1913-1992),原名David Livingstone Martin,簡稱DSM,就讀芝加哥藝術學院(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SAIC)夜間部,DSM以執行大型壁畫專案入行,以繪製爵士專輯封面聞名。David Stone Martin的妻子Thelma Martin是壁畫藝術家,兩個兒子Stefan和Tony也都是圖像藝術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DSM曾在戰略情報局(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擔任圖像設計師,之後轉往戰爭資訊局(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擔任藝術總監,與社會寫實藝術家Ben Shahn(1898-1969)共事,風格受其影響甚深,作品常結合簡單的線條與單一色塊,最喜歡的畫具是一支能畫出精細線條的烏鴉羽毛筆。
戰爭結束後,DSM加入美國畫家組織「Associated American Artist group」,啟動商業藝術專案,為《君子雜誌》(Esquire)、《時代雜誌》(Time)、《Seventeen》、《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及其他通俗雜誌繪製插畫及封面,這段期間獲得不少獎項,快速擴展聲名。
奠定DSM藝術成就的起點是1950年代,他為Mercury、Asch、Disc、Dial等唱片公司設計超過一百張專輯封面,其中有多件case由爵士唱片製作人Norman Granz託付,一生完成的作品超過400張專輯,David Stone Martin的畫成為Jazz icon,作品在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以及他的母校芝加哥藝術學院展出。
RCA Victor唱片公司藝術總監Robert Jones曾在《American Artist》雜誌中為文寫道:「美國藝術與蓬勃的唱片工業之結合,促成驚喜不斷的美學回饋。美國一直是操作成功藝術的領導者,同時也讓唱片保護包裝成為強而有力的銷售工具。」(A consistently exciting and esthetically rewarding marriage between American art and industry flourishes in the phonograph record business. This country has been the leader in making an artistic success as well as a potent selling tool of what originated as a mere protective package for recordings.)
藝術家Henry C. Pitz也在同本雜誌特別針對David Stone Martin評論,認為他的唱片封面設計比起他其他作品受到更多公眾矚目。
當圖像轉動出聲響,追蹤更多唱片封面沒說的事:樂手巢YSOLIFE
圖片來源:Blogger1/2/3/4、MOMA、s-media、birkajazz、Voices Of East Ang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