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Gerda
當人年紀漸長,開始忘東忘西、記憶力衰退,親友或許會擔心此人是否罹患失智症。但究竟要健忘到哪一種程度,才能確定是失智症,而不只是純粹的老化呢?衡量記憶喪失其實比想像中困難,因此科學家打算從比較容易量化的「語言」下手。對於語言掌握能力的衰退,或許比健忘更能準確預測早期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麻州總醫院心理衡鑑中心臨床科主任珍娜‧舍曼(Janet Cohen Sherman)在世界最大非營利科學組織美國科學促進會發表團隊研究成果,指出輕度認知障礙(MCI)者,也就是日後即將發展出失智症的人,具有特定類型的語言障礙。因此,藉由發現語言操作功能下降,就能提早十年預測阿茲海默。
舍曼表示,目前治療阿茲海默症最大的挑戰在於「早期發現」,也就是在還沒有出現明顯癥狀時區辨正常老化與阿茲海默,這非常不容易。現階段的檢查主要集中在記憶力項目,而沒有語言認知能力的檢驗。
以英國知名小說家艾瑞斯‧梅鐸為例,她晚年的作品使用較多模糊的概念、空洞反覆的句子,文風的改變甚至早在她被確診為阿茲海默症之前就出現了。這類的研究其實過去就出現過,並非新概念。以政治人物來說,過去已經有研究發現美國前總統雷根任期內的演說風格明顯改變了,但在類似年紀擔任美國總統的老布希卻沒有這樣的問題。
舍曼指出,隨著年齡增長,雷根的演講變得「有區別的詞彙量越來越少,反覆越來越多」,此外他也開始大量使用沒有意義的形容詞跟口頭禪來填充句子,譬如「基本上」、「實際上」、「某件事」、「事情」、「這個嘛」。
這類的改變顯現出了關鍵問題:「心智上的不精確」(mental imprecision)日趨惡化,表現在特定類型語言能力的缺損。「有些人天生說話就沒重點,那倒是沒什麼好擔心的。」舍曼這麼說。
但要怎樣才能測量出語言能力的衰退呢?舍曼與她的同儕起初採用「回歸假說」進行實驗。這個假說認為人類是用倒帶的方式漸漸弄丟語彙,跟兒童學會語彙的過程剛好相反。因此,最先遺忘的應該是最晚學會的複雜語彙。
很快他們發現,假說無法成立,然而卻意外注意到失智症患者的語言能力具有特定的缺損型態。在一項研究中,他們比較了22名健康年輕人,24名健康老年人和22名輕度認知障礙者的語言能力。
受試者參與的一項練習是要他們把三個詞彙組成句子,譬如:「筆」、「墨水」跟「紙」。健康的受試者大多組出了非常簡單的句子,但輕度認知障礙者卻會組出很冗長迂迴的文句,譬如詳細描繪是如何去商店然後怎樣買了筆。
舍曼表示,「認知障礙者比較無法簡明扼要地傳達資訊。他們組織出來句子不僅更長,而且也更加偏離重點。」研究團隊因此推測,認知障礙人士可能難以掌握事物的核心論點,與健康的人有顯著差別。
在另一項測試中,研究者念出文句之後,受試者被要求跟著複述一次。複雜的詞彙與文法並不成問題,但認知障礙者似乎較難處理涉及模糊代名詞的句子,譬如:「佛列德探訪包伯,在他畢業之後。」(『他』是誰?)研究者認為這類的句子更考驗梳理意義的能力。
阿茲海默治療的預後近年來並無顯著提昇,一些專家認為可能是在於發現得太晚,腦部已經遭受不可逆的損害。有鑑於此,舍曼表示她希望除了既有的記憶力測試之外,還能在五年內研發出語言測試,更早發現阿茲海默跡象,給予及時的治療。
圖片credit:wiki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