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經濟過後,日本如何重啟《流星花園》?

 

1992年開始連載的《流星花園》,賣破6000萬冊,成為史上最受歡迎的少女漫畫之一。

 

 

  1992年,從未嚐過大紅大紫滋味的少女漫畫家神尾葉子開始連載一部奇異的新作《流星花園》,女主角出身於一般受薪階級家庭,卻因為母親愛慕虛榮而被送進奢華的貴族高中念書。校內氣氛嫌貧愛富,父母非富即貴的風雲人物也因為道德感低落,帶頭霸凌看不順眼的學生。原本女主角的策略只是苟且求生,低調過日就好,卻因為一時正義感發作,飛踢了為首的校園惡霸。從此故事陷入了惡霸用各種白痴手段騷擾女主角、女主角喜歡惡霸的文青朋友的循環之中。

 

  《流星花園》意外大受歡迎,連載長達12年,直到2004年才結束。不是漫畫迷的讀者,對它的印象大抵來自於台灣、韓國乃至日本自己的真人化翻拍。相當奇怪的是,儘管《流星花園》一度讓作者神尾葉子名列文藝行業納稅排行榜上,卻遲遲沒有人打算拍成電視劇,反倒由台灣率先在2001年取得授權拍了同名偶像劇。

 

  說《流星花園》風格奇異,是因為在90年代的當紅漫畫中,男主角非常討人厭、非常幼稚、一頭怪異捲髮、甚至女主角也一點都不喜歡他的作品幾乎等於零。按照少女漫畫公式,如果男主角是超級有錢人,通常他就會是個擁有陰暗過去、等待女主角用溫柔拯救的斯文帥哥,絕不會是在遊艇上不小心親到女主角、馬上得意忘形咂嘴大叫:「哈!我就說吧你根本暗戀我!」的噁心角色。

 

能夠經常被罵成這樣的男主角也真的是不太常見。

 

  而女主角通常也不是透過暴打男性跟抵抗校園霸凌而取得關注,而是因為不世出的美貌或者驚人的溫柔(反正就是主角威能)之類的原因受到男性的歡迎。正常來說,90年代的漫畫女主角應該要很快跟男主角兩情相悅,然後受到美貌但心機重的情敵挑戰,再被其他條件一樣好上天的男人搶來搶去。但《流星花園》裡頭,女主角起初完全只迷戀自己主動喜歡上的男性,覺得不請自來的男主角非常煩。即便之後跟男主角培養出了奇怪的感情,仍未能完全忘懷之前暗戀的對象。

 

  這部作品的特異之處,大概就是跌破大家眼鏡地扶正「不配當男主角」的角色(道明寺司),而讓怎麼看都比較吸引人的正統角色(花澤類)淪為配角。在女主角不停的辯證究竟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想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之時,討人厭的捲毛男已經漸漸成長變成值得愛的對象了,女主角最終也了解自己並不真的想要追求夢幻完美、遙不可及的戀人,而是想要珍惜曾經共度困難時光的那個人。

 

如果沒有要扶正,麻煩不要把第二男主角畫得這麼帥好嗎?(圖片來自神尾葉子官方twitter)

 

  《流星花園》的另一個創新之處,是以負面的方式強烈凸顯階級差異,讓巨富的角色大肆嘲笑窮人,也讓一心攀附權貴的窮人配角看起來非常卑賤。《流星花園》的日文原名是「花より男子」,作者刻意讓標題唸起來像是俗諺「愛情不如麵包(比起花朵還是能吃的丸子比較好)」。這個標題因此同時具有「比花還美的男人」「物質至上」這兩種完全相反的詮釋。女主角的困局,也一度在於自己愛慕虛榮的母親急於撮合她和男主角,完全不管她要或不要。少女漫畫經常描繪有錢人,但比較少是以「有錢人很沒神經而且很惡劣」的角度出發。如果沒有這部作品,或許1995年也不會出現森永愛的諷刺喜劇漫畫《貧窮貴公子》。奇怪的是,《流星花園》和《貧窮貴公子》這兩部諷刺階級差異的作品,都被台灣率先翻拍成偶像劇了。不知道究竟是台灣劇組比較敢於挑戰爭議話題,還是純粹沒有注意到這些作品的社會批判性質呢?

 

  從社會與經濟觀之,《流星花園》連載開始於泡沫經濟末期,那時人們對於豪華巨富的想像依然天真樂觀,《流星花園》中因此充斥著帶有噴水池的豪宅、加長禮車與成排的男女僕役。這些巴洛克宮廷式的富貴圖像,台灣版的電視劇完全沒能拍出來,反而呈現出了一種「對於超級有錢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想像得很貧乏」的淒涼感。

 

  而神尾葉子描繪這些富豪生活時,不免流露出諷刺的情緒。在她筆下,女主角的一再抗拒,表現出了作者本身對於正統少女漫畫中超級有錢男主角的負面感受──好浪費、好奢侈、未免太莫名其妙了吧?女主角的頑固難纏、無法被物質享受收買,變成了她的標誌特性之一。因此即便遭到全校獵殺、有心人從中作梗,依然無法讓她打退堂鼓。無論要或者不要,她都是自己的主人。

 

2015年開始連載的《流星花園》第二部,氣氛已經有所不同。

 

  神尾葉子在《流星花園》之後嘗試許多不同主題,但再也沒有同樣賣座的作品。2015年,她著手繪製《流星花園》第二部,名為《流星花園〜Next Season〜》。這次的作品是在《Jump》上連載,而非《瑪格麗特》。劇情依然發生在英德學園,但當年的F4早已成為遠去的傳說,這個貴族學校風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庶民」學生大量增加。這回,中二病的男主角抱著前輩道明寺的油畫不放,立志要重振學園榮光,不過還是不幸落入了家裡公司破產倒閉的庶民女主角手裡。

 

  在後泡沫經濟時代,新的《流星花園》失去了90年代那股凡事皆可為的激情,反而描繪出了經濟大國短暫沒落的冷清圖像。女主角被家庭賦予的任務不再是混進有錢人行列裡釣個金龜婿,而是勉強完成學業等待命運降臨──可能是好的命運,也可能是壞的。

 

「為什麼申請我們學校的人漸漸減少了呢?」「不是因為少子化嗎?」

 

  很難想像從一部少女漫畫能夠看出整個國家的經濟想像,但事實上卻可以。這個國家失去了「只要努力,未來無限可能」的憧憬,換上了一些猶豫不決但恐怕更接近世界真相的思考。《流星花園》的狂熱時代已經過了,但它折射出來的社會圖像卻依然鮮活──不只是流行文化的一塊碎片而已。

 

 

書籍資訊

《流星花園》(原版全37冊、完全版20冊)

《流星花園~Next Season~》

你可能會喜歡

飛吧,小雞!你擁有整片天空:格雷戈里兄弟與石井健雄的〈Chicken Attack〉

糟糕,瞧瞧聶魯達對他做了什麼:《郵差》

從鞭金走向搖滾:Metallica的重大轉捩點〈Enter Sandman〉

因為必須要愛,所以弄丟了愛:《好想殺死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