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Mumu Dylan
法律問題往往需要明確的依據來判斷事物:年紀多大能夠判處死刑?幾歲能擁有投票權?十八歲的年輕人能提供知情同意嗎?
在哈佛大學神經科學家莉亞‧薩默維爾(Leah H. Somerville)博士的課堂講座上,經常會有前來旁聽她談論大腦發展的法官,她說:「通常演講結束後的第一個問題都是:『你說的都很有道理,但大腦構造是什麼時候發育完成?又是什麼時候停止發展?』但我的答案無法讓他們滿意。」薩默維爾博士在近期的《神經元》(Neuron)期刊上詳細闡述了這道難題。
人類大腦在十歲時發育達到與成人一樣的體積,但構成它的神經元仍會在幾年之後持續改變。相鄰的神經元連結會不斷精剪,而大腦內相隔較遠的區域則會產生新的連結。
這個重塑過程最終開始減緩,可視為大腦逐漸成熟的跡象。但真正的問題是,大腦成熟的過程在不同區域,以不同的速度發展進行。例如大腦後方的枕葉,精簡過程會在二十歲左右逐漸減少;但大腦前方的額葉,到了三十歲仍會持續產生新的連結。
「大腦挑戰了『完成』這個概念。」薩默維爾博士說。
隨著大腦結構改變,其活動運作也會跟著改變。在兒童的大腦中,相鄰區域往往會共同協作;成年後,相隔較遠的區域也會參與協作。神經科學家推測,這種遠距離的協作讓成年人大腦更有效地運作,並處理更多複雜的資訊。但神經網絡的發展仍是神祕莫測,科學家仍不清楚它們如何具體地影響行為。研究人員發現,有些兒童的神經網絡看起來與成年人一樣,但他們依然還只是個孩子。
薩默維爾博士的研究聚焦在「成熟大腦的變化如何影響人們的思考想法」。例如,青少年在認知測試的表現無異於成年人,但如果他們受到情緒的強烈影響,測驗分數會更容易下降,核心問題看起來是:青少年未發展出強大的大腦系統來控管情緒。
發表在《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上的另一項研究指出,大腦系統或許需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被稱為成熟。該研究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檢測18至21歲的受試者,並觀察他們受外界干擾時的情緒反應。其結果顯示,青少年受影響時大腦處理情緒的區域變得異常活躍,但專門用於控制情緒的區域反應卻很薄弱。
該研究作者、天普大學的心理學家勞倫斯‧斯坦伯格(Laurence Steinberg)博士提到:「年輕的成年人大腦看起來跟青少年沒什麼兩樣。」他同意薩默維爾博士的理論,認為大腦邁向成熟是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並無法明確地界定時間。他也同意這類科學研究結果,都為決策者提供了重要的見解和想法。
例如,斯坦伯格提倡將投票年齡下修至十六歲,他說:「十六歲的青年和老年人的大腦,在邏輯推理方面表現一樣好。」而法院判決青少年案件時可能也需要考量「情緒」至關重要的影響力,包括那些剛成年的二十幾歲犯人。他補充說:「大多數年輕人參與犯罪,往往都與情緒激動有關:或許是因為恐懼害怕、惱羞憤怒、過度亢奮或其他情緒因素。」
不過薩默維爾博士並不願根據自己所做的大腦研究,向施政者提出具體的政策建議,她說:「我們仍在學習階段,因此我不會將這些發現應用在具體事物上。」科學家仍需更全面觀察大腦成熟過程的變化,並透過大範圍的長期追蹤研究來深入瞭解。
當然,單純用年齡界定是否成熟並不足夠。例如將十八歲以下的人稱為兒童,而超過此年齡的人則稱為成年人。「滿十八歲並不會發生任何神奇的變化。」薩默如此說。
圖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