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帶在此,歡迎光臨:《世界上最聰明的地方》

 

作者安東尼‧范艾格特梅爾是在1981年提出「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的第一人。他與合著者佛萊德‧貝克,深度考察歐、美最聰明的城市「恩荷芬」、「德勒斯登」、「蘇黎世」、「奧巴尼」、「艾克朗」、「明尼亞波利斯」、「波特蘭」、「匹茲堡」等,深入美國中區到東岸曾經輝煌過的「鏽帶」,整理歸納出鏽帶轉成「智帶」的城市經驗。

 

《世界最聰明的地方》呈現美國和歐洲曾經的鏽帶地區,如何經過重生、復興,為各國帶來煥然一新的競爭力。

 

 

  對於安東尼而言,最初的發想來自一些對話所帶出的觀點。交談的對象中有聯發科技的財務長顧大為。聯發科技以臺灣為基地,專門設計智慧型手機及其他電子產品的晶片組,是全台同業的領導廠商。2012年春天,我們約他一談。當時安東尼剛剛離任自己一手創建、市值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公司,正在亞洲四處遊歷,尋訪各地高級商業行政人員和政治領袖,聽他們談談自己在全球市場仰賴多年的競爭優勢,目前正面臨怎樣的挑戰。安東尼向顧大為提問時,正跟著他參觀聯發科技位於新竹的總部。這位財務長深諳環球金融產業,也在高科技製造業縱橫多年,此刻的回答是:「你知道嗎?美國又成為了我們的競爭對手,實力還更強了。」安東尼說願聞其詳。是什麼競爭?跟誰競爭?顧大為擁有伊利諾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也十分瞭解美國市場,便立刻提到無線電通訊技術研發商高通(Qualcomm)。這家位於美國聖地牙哥的高科技巨頭公司,帶來的威脅尤其明顯。「他們的研發很先進,遠遠拋離了我們,」顧大為如此解釋,話中顯然有真切的憂慮。「他們輕易就能將我們擠出市場。」說罷,顧大為又聊起別的事來。安東尼曾任職於世界銀行旗下的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簡稱IFC),畢生事業幾乎都聚焦於亞洲地區,1981年還率先引入「emerging markets」(中譯「新興市場」)的術語。但是,起碼有20年,他都不曾聽說亞洲有哪個商界人士會擔心被美國的競爭對手擠出市場。聯發科是個反常的例子嗎?還是說,這是某種重要趨勢的先兆?難道已開發國家的設計和製造產業已形成新的優勢,足以讓亞洲的低成本生產商坐立不安?

 

  另一作者佛萊德也產生了類似想法,而且同樣是得自旅途。當時,佛萊德剛剛退休,離開荷蘭最大財經期刊《荷蘭金融日報》(Het Financieele Dagblad )的總編一職,開始遊歷號稱「迷霧四國」(the MIST countires)的墨西哥、印尼、南韓和土耳其,走訪當地商界、政壇、學界和企業的重要人士,希望瞭解他們對環球商業發展態勢的看法。

 

  佛萊德聽到的一些觀點,也跟顧大為對安東尼說的話有幾分相似。據說,迷霧四國在過去幾十年憑藉低廉的勞動力,取得了可觀的經濟增長,但這一優勢已不復存在。簡而言之,想以低造價去挫傷高成本的西方國家,這一招已經不靈了。低成本致勝的時代正式告終。

 

  此外,佛萊德看到企業運作的方式也在變化。美國智庫「國際智慧城市論壇」每年頒發全球第一聰明地區大獎,2011年獎項得主就是荷蘭城市恩荷芬。消息一出,佛萊德就想起幾年之前,曾與飛利浦前執行長克萊特里(Gerard Kleisterlee)有過一段對話。當時克萊特里就講解過,飛利浦已將設於恩荷芬的實驗室徹底轉型。這個研究總部輝煌一時,名聲顯赫,堪比美國貝爾實驗室(Bell Labs),現在卻變成一個完全開放的創意園區,邀來不同機構和企業的研究人員進駐,在此攜手合作。恩荷芬被譽為全球創新中心,又是世上最聰明的地方,一切肯定得益於這種活動模式,對吧?

 

  種種見解,種種發現,全都有違西方傳頌已久的主流觀點。幾年之前,在荷蘭一次會議上,精於觀察環球商業的知名建築師庫哈斯(Rem Koolhaas)就曾以一幅另類世界地圖,大大刺激了在場觀眾。在地圖上,美國的版塊不僅萎縮,還被逐至世界邊緣,新興國家卻雄霸中心地位。與此同時,各地金融分析師也常常說到,歐洲快將成為「世界的博物館」。

 

恩荷芬這個城市究竟有何魔力?

 

  旅行暫告一段落。安東尼返至自己長居的華盛頓,佛萊德也回到阿姆斯特丹的家中。雖然天各一方,但兩人都有感於旅途中的所見所聞,而各自探索起來。或許,一種基於精密研發的嶄新製造方式正在成形,並能讓已開發國家捲土重來?或許,低廉勞動力再不能為發展中國家帶來優勢?又或許,在產品開發和技術革新方面,世上已經爆發了驚人的創意?

 

  為了深入理解,佛萊德又踏上旅程。這次主要是到歐洲,途中探訪的幾位技術長都提到製程方面的進展,讓人特別感興趣。據說,他們正和多方形成合作關係,大學和政府機構是主要夥伴。原因在於,公司已無法獨立承擔研究費用,也找不到研究所需的專業人才,又不希望在內部成立研究部門。在此同時,安東尼也再次出發了。過去他因工作之故,長年穿梭於亞洲和拉丁美洲,這次則以美國為目的地,尋訪各地的實驗室和工廠。這些地方正發生各種轉變,讓他目不暇給。科研在產品製造過程的新角色,以及機器人技術、3D列印等先進生產方式的應用,更讓他既驚又奇。

 

  兩位作者的想法仍在醞釀。到 2013年1月,他們經友人引見,終於認識了對方。一次視訊對談之後,他們約出來見面,接著就是連續幾天的交談。不論當時還是現在,他們都確信環球經濟的中心已移至新興市場。但他們也都認為,歐美企業經過多年的隱忍,競爭力已在回升,準備轉守為攻了。這個轉變為何發生,過程如何,暫時還不清楚。不過,他們有一個推測:過去幾十年人們執迷於製造愈來愈便宜的產品,在未來幾十年人們將一心製造愈來愈聰明的產品。聰明的創意,勢將取代廉價的勞力,成為勝敗的關鍵,蘋果、谷歌等領先科技企業就是明證。

 

兩位作者都相信:「過去幾十年人們執迷於製造愈來愈便宜的產品,在未來幾十年人們將一心製造愈來愈聰明的產品。」

 

  思考繼續演進。佛萊德撰寫了一篇論文,分析恩荷芬的案例。安東尼把論文傳送給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大都會政策項目的負責人卡茨(Bruce Katz)。卡茨讀畢,就打算跟佛萊德一起到恩荷芬看看是怎麼回事。當地情況讓他大為讚賞,但也並非意料之外。他告訴佛萊德,恩荷芬確實有其獨特之處,譬如供應鏈的革新之類,但美國有很多地方也具有類似的特色,例如紐約州的奧巴尼,以及俄亥俄州的艾克朗。

 

  證據正在慢慢累積。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簡稱GE)決定將最新廠房設於美國本土。如果是在十年以前,選址一定是在低勞力成本的地區。而且,這也不是一個普通廠房,而是製造新一代飛行引擎的位址,也就是通用電氣業務的核心所在。這一案例極為有力,足以證明美國大型企業確實正在將製程回遷。更讓人意外的是,新廠房設在密西西比州一個叫貝茲維爾(Batesville)的小城。為什麼有此決定?通用電氣執行長伊梅特(Jeffery Immelt)表示,原因在於貝茲維爾鄰近密西西比州立大學,那裡的研究人員對新型材料的研究極其豐富,恰好能用於製造超輕量、超靜音、超節能的新一代飛行引擎。事情就是這樣。一家叱咤風雲的跨國企業,與一所名不經傳的學術機構聯手合作,結果竟如此精彩,連伊梅特都揚言日後會將更多廠房設於頂尖研究重地附近,以確保生產地點與學術前沿只有咫尺之隔。

 

  通用電氣的營運管理與專業知識的緊密配合,堪稱全球之最。如果當這種模範企業,正逐漸將研究、開發和製造活動遷往美國內陸,我們就非注意不可了。不論貝茲維爾還是恩荷芬,都算不上全球最卓越的創新中心,也不能與德國斯圖加特那樣的製造業先驅相提並論。但我們都有一種預感,這些城市不知哪天就會迎頭趕上,而且速度將超乎想像;而且,它們只是一種先兆,預示著一種意義重大的潮流,正在歐美同類的城市和地區漸漸成形。這些地帶在美國稱為「鏽帶」,過去曾是工業重鎮,後因離岸外包而泯沒,現在卻以空前強勢發起逆襲。歐洲少見鏽帶一詞,但不少地區也有同樣的特點。這些鏽帶地區正經歷重大轉型,馬上要從全球化的「失敗組」變為創意的心臟地帶,製造業的最強大腦,最終成為本書所說的「智帶」。

 

  理論既已提出,就要加以證明,而證明就需要更多數據。為此,兩位作者決定展開更多實地考察,第一站就是紐約州哈德遜科技谷(Hudson Valley)的奧巴尼,以及俄亥俄州的艾克朗。在兩個城市看到的一切,實在讓人熱血沸騰。那裡的合作團隊由各種各樣的專業群體組成,目前正積極應用前所未有的技術和生產方式,製造高智慧、高附加價值的產品。整個城市乃至附近區域都因此而重生,煥發出強大的活力。

 

  兩位作者踏上旅途,一去就是兩年,足跡遍布歐美十個智帶地區。在歐洲,他們走訪了德國的德勒斯登、荷蘭的恩荷芬、瑞典的隆德-馬爾默、芬蘭的奧盧和瑞士的蘇黎世;到了美國,他們有幸得到布魯金斯學會的卡茲及其團隊的幫助,一共考察了五個地方,除了奧巴尼和艾克朗,還有明尼蘇達州的明尼亞波利斯,俄勒岡州的波特蘭,以及北卡羅萊納州的羅里-德罕。在此期間,兩位作者也在其他地區會見了不少領袖人物,訪問了在各大領域身居要職的人士,進行數之不盡的對談,同時也一直在閱讀文獻,複查資料,分析數據,盡責完成研究的本分。

 

  兩位作者固然意識到,世界上還有許多以大學院校為基地的新生智帶。這些地方有些曾是鏽帶,有些則沒有工業背景;有的早已赫赫有名,有的只是嶄露頭角。在美國,以資訊科技和生物技術著稱的德州奧斯汀,就是無工業背景的智帶之中最具前景的地區。奧斯汀的高科技區「矽山」(Silicon Hills),乃在1990年代圍繞德州大學和IBM、戴爾和甲骨文等科技公司一帶而形成,目前已擁有至少15個英文俗稱「育成中心」(Incubator)的創新地帶。類似例子其實不少,在德州還有主攻能源的休斯頓,佛羅里達州有研究航空太空科技的棕櫚灣和研究生命科學的蓋斯維爾,科羅拉多州則有航太和生命科學俱強的波德。在歐洲,同樣的現象可見於英國的劍橋,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以及哥特堡,德國的柏林和慕尼黑-斯圖加特,法國的巴黎、格諾伯勒和土魯斯,以及奧地利的格拉茨。跳出歐美,新加坡、南韓的首爾、臺灣的新竹與以色列的特拉維夫也在此列。

 

  智帶地區的種種發現和創造過程,令兩位作者驚艷不已。一個是經濟學家,一個是資深記者,他們走遍全球,努力去瞭解現狀,蒐集的證據愈見詳實,總結出的理論也愈發精準。從大學到社區學院,從企業巨頭到微型公司,從實驗室到生產線,都有他們的足跡。訪問的對象也相當多樣,有西裝筆挺的高級行政人員,也有穿牛仔褲的企業新秀;有無塵室中潛心苦幹的研究員,也有在工業風閣樓迸發創意的科技宅;有大型科學園的主管人員,也有州議會辦公室的政府官員。他們眾口一辭,認為如今創新過程和產品製造,都離不開大學院校的參與、徹底開放的資訊互享、商學兩界的強強聯手、跨學科的發展計畫,還有各個領域重要人才匯聚而成的智慧生態圈。這一切都協作無間,密不可分。過去那種廣為傳頌的創新故事,主角通常是一個絕頂聰明的天才,或是幾個在自家車房裡發跡的技術咖。這種情節早就過時了。在當下的新世代,開發一種新式產品,需要的是巨額資金、跨學科合作以及複雜精深的過程。我們所說的智帶,意義遠遠超乎聯合開發的方式或偶發的合作計畫,幾乎可以說是一種「智力共享」。

 

  每一次探訪,都讓兩位作者更清晰看到,一個全新格局正在展開:那些極不可能產生創意的地方,正因智力共享逐漸轉型為創新的熱門地區。這些地方大多曾在1980、1990年代因離岸外包而大受打擊,現在卻已形成全新的發展戰略,擁有全新的雄圖壯志。這些地方藉著智力共享,創造的產品聰明而複雜,價值也遠遠拋離那些過時的低成本模式下的產品。這一直是亞洲的競爭對手和迷霧四國的最大憂患,現在已變為現實。

 

  所謂智力共享,其實不止於合作夥伴關係的形成,還涉及真正的產品製造過程。在貝茲維爾和恩荷芬發生的一切,並不如某些傳媒報導所說,是傳統製造業的一次「回歸」。確切而言,這是一次「革新」才對。過去頗長一段時期,研發一直處於企業的後方,上不了營運的前線,結果就是一場災難。如今,研發工作已獲新生,比從前更具智慧,並且與製造過程緊密結合。於是,低成本的感應器剛剛面世,各種技術要素就能得到重新整合,不論是資訊科技、數據分析、無線通訊、生產方法、新型材料或發明創造,都能融為一體。一種新型經濟亦由此誕生,迅速成長起來。到了這個時候,難道智帶的企業還會再次啟動陳舊的機器,聘回賦閒已久的老員工,重新運作流水裝配線嗎?當然不會,絕不可能!現在的設備與之前完全不同。就以通用電氣在貝茲維爾的廠房為例,那裡的機器聰明、潔淨、靈活,運作過程是電子學和機械學的結晶。負責操控的是專家和技術人員,他們各有專精,分組行事。有些曾受特殊訓練,具備高端技術;有些擁有博士學位,當然也有一些是經過再培訓的裝配線員工。設備產出的成品大膽創新,內設連線裝置,體貼用家需求,品質性能俱佳。不論複雜至一個飛行引擎,還是簡單如一隻運動鞋,都具有上述的特點。

 

  前一代的製造業,生產過程主要以人手配合機器。現在情況完全不同。我們擁有的是一種聰明的製造業,由掌握頂尖技術的專家和人員,以靈活而充滿創意的方式,巧用聰明的技術,製造出聰明的產品。

 

  智力的共享,加上聰明的製程,已讓全球化競爭發生逆轉,讓顧大為等人搖頭慨嘆。廉價已經過時,聰明才是王道。這一趨勢之下,新興經濟體的低成本製造商還沒有什麼動靜。真正能有所作為的,是北美和北歐的「老牌」經濟體。世界上只有它們才擁有智帶誕生的必需要素,包括充足的研究設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優質的教育機構、政府對基礎研究的資助、宜人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還有雄厚的資金。其中最重要的,是思考的自由和互信的氛圍,以及坦然接受失敗的心態。前者能激發出顛覆正統的理念,後者則是創新的必要條件。在亞洲許多國家和迷霧四國,那種尊重權威、規行矩步的思維模式,當然不會促成同樣的效果。

 

  然而,我們並不認為,智力共享和智帶發展的形式在美國和歐洲是完全一樣的。事實上,兩地不論基礎設施、歷史還是文化,都有一些本質的區別。美國是世界強國,國防預算高達天文數字,其中部分撥入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以及太空總署的研發活動。不少創新發明都源於此二機構的研究計畫,比如互聯網、無人靶機和自動駕駛汽車等等。此外,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也提供不少研究資助,深深影響著國內的基礎健康科學研究。

 

  同時,美國很多創新活動亦源於新創企業(start-ups)。這些企業最初依靠創業資金,屬於私營性質,業績和規模兼具的時候就會上市,或者讓同一領域的巨頭企業收購。

 

  而在歐洲,各國並沒有共同的防衛經費。法國、瑞典等少數國家確有戰機和航艦的研究,但整體而言,歐洲科研市場趨於分散;各國財政預算只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某一固定比例,無法和美國的預算相提並論;在國家安全方面,歐洲處於美國的庇蔭之下,所以軍事部門未向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巨額資助;而在歐盟範圍內,目前並沒有一個共用的健康研究預算;再者,歐洲的新創企業不像在美國那樣重要,縱有發展也相當緩慢。故此,歐洲的創新活動一直由國家研究機構發起,例如德國弗勞恩霍夫學院、荷蘭應用科學研究院和瑞士聯邦材料科技實驗室 。同時,一些國家研究資助部門也多有參與,例如瑞典創新局(VINNOVA),以及芬蘭就業暨經濟部轄下的國家技術創新局。這些國家機構,在美國是很少聽說的。在這個講求協作的世代,歐洲各國之間已開始實行研究計畫的共同資助,希望以這種新穎的合作形式,克服科研群體分散的不足。歐洲和美國的創新模式都各有利弊,兩地鏽帶向智帶過渡的形式也會有所不同。

 

  兩位作者的思考方向,也頗受上述的重大區別所影響。安東尼成長於荷蘭,自1968年起長居美國。佛萊德畢生住在荷蘭西岸,卻也遊遍了世界。本書也是一種智力的共享,旨在完整呈現這趟智帶之旅,細述作者的調查所得。書中提到各個智帶,希望能成為案例,供其他地區參考。不論是單個城市還是整片地區,不論各自特色和實力如何,大概都能從這些智帶的發展規律和具體實踐中獲得啟發,以在全球競爭中找到自己的新優勢。更進一步而言,一旦智帶模式為人所理解,其發展過程也得以具體描述,那麼一個地區或許就能在更短時間內完成轉型,成為所處市場和產業中的創新主力。

 

  所以,本書希望傳達一個極其正面的訊息:美國和北歐經濟已奪回競爭優勢。在歐美兩地,製造業已革新重生,更多職位將會出現,地區也獲得鮮活動力。最重要的是,更多的新產品、新技術即將面世,勢必重塑人們生活的每一方面,不論是交通、運輸、家居、城市,還是農業、食物、醫療、保健,一切都會因此而改變。西方製造的衣褲鞋襪也將再度成為市場寵兒,設計不僅更貼心、更美觀、更舒適,也更多功能、更耐用,而且還能以合理的成本、親民的售價來打動人心。

 

  推演下去,這一全新發展模式的意義,還不止於重建西方的企業王國。誠然,在未來一段時間之內,已開發國家以智力共享配合聰明的製造過程,確實會反超開發中國家,再次奪回領先位置,而開發中國家則會竭力追趕,盡量縮短創新能力的差距。若就長遠而言,這一趨勢既然能催生出聰明的產品,有助應對關乎全人類的種種挑戰,最終當然會有益於全世界經濟體的發展。

 

  有如此一個全新的策略,有那麼多聰明的產品即將誕生,歐洲自然不會淪為「博物館」,美國也不會被逐往世界地圖的邊緣。21世紀創新產品的開發,也不會是一場成王敗寇的零和賽局。在未來幾年,矽谷、劍橋以及其他創新中心無疑仍會繼續發展,其他地區也將陸續加入,全球智帶很快就會呈現煥然一新的格局。

 

  智帶在此,歡迎光臨。

 

 

(本文為《世界上最聰明的地方:從鏽帶到智帶,看智力共享如何引領全球鏽帶城市聰明轉型》部分書摘)

 

 

《世界上最聰明的地方》中文版書封。

 

 

書籍資料

《世界上最聰明的地方:從鏽帶到智帶,看智力共享如何引領全球鏽帶城市聰明轉型》The Smartest Places on Earth:Why Rustbelts Are The Emerging Hotspots of Global Innovation

作者: 安東尼‧范艾格特梅爾(Antoine van Agtmael)、佛萊德‧貝克(Fred Bakker)

出版:寶鼎

日期:2016

[TAAZE] [博客來]

 

圖片credit:

The Golden HourUrban Milwaukeehier wordt de toekomst gebouwd

 

你可能會喜歡

我要讓葉門再度偉大!!《摩卡僧侶的咖啡煉金之旅》

來自外國,好便宜的腎臟:《人體交易》(The Red Market)

人文學科的重要性:愛德華‧威爾森《人類存在的意義》

《一千個裸體陌生人》:看盡生死的孤寂與瘋狂,救護車的邊緣急救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