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很久以前就知道社會地位是預測健康的指標,其重要性勝過基因、抽菸、酗酒等其他健康風險因素。根據社會階級(以收入、教育程度和其他相對狀態區分)數據顯示,社會地位越低罹患心臟疾病、癌症、糖尿病、精神疾病和許多其他種類疾病的風險則越高。而一項基於14億份稅收記錄所做的最新分析指出,位處在金字塔頂端1%的富人,比最底層的1%人口的預期壽命多出十至十五年。
但是,科學家一直無法確定為何社會地位低落會影響免疫系統:或許是他們往往只有較少的醫療資源、缺乏控制生活環境的能力、各種壓力引發的疾病,抑或是本身健康狀況不佳導致社會地位低落。雖然研究人員已經推論出社會階級影響健康,但他們仍沒有確鑿地證據證明原因是什麼。
若要得到答案幾乎很難直接把人類拿來實驗,因為人類受試者不能隨機分配到某個社會階級,或是任意上下調整以觀察變化。因此,研究人員將腦筋動到了同樣具高度社會性、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身上:猴子。
11月25日的《科學》(Science)期刊上一組研究團隊表示,他們針對45隻雌性恒河猴進行實驗後發現,當猴子處在較高的社會地位時會改變牠們的免疫系統功能,而社會地位較低的猴子則顯示出牠們往往與某些類型的疾病奮鬥。
在研究中,45隻素不相識的母猴被研究人員分成五組長達一年的時間,並依次向群體裡加進一隻新的猴子,而最早進來的成員地位最高,而新來的成員地位則最低,建立起一個堅實牢固的社會地位。一年後,研究人員將五組猴群重新排序分配,讓牠們建立新的社會階級,有些猴子因此提升其階級,而有些則比過去還低落。
研究人員發現,免疫系統功能的轉變是由免疫細胞基因開啟或關閉調節,而透過人為操控將牠們的社會階級向上或向下移動時,其免疫細胞基因的開啟或關閉模式也會隨之改變。負責這項研究的杜克大學博士後研究員諾亞‧斯奈德-麥克勒(Noah Snyder-Mackler)說:「這些母猴本身沒有既定的階級,但當我們操縱其社會階級後,卻發現這廣泛地影響了牠們的免疫系統。」
特別地是,猴群中社會地位低落的母猴經常受到高階級的猴子騷擾,而牠們的身體本能會讓免疫細胞產生炎症反應:社會地位越低的猴子,其炎症相關基因就越多。而在人類中,慢性炎症與慢性壓力息息有關,並疑似增加罹患心臟疾病或老年癡呆症的風險。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杜克大學演化人類學教授董珍妮(Jenny Tung)表示,炎症通常是身體試圖消滅致病微生物的反應。「但炎症反應也能在不該出現的時候發生,這時它就從曾經對抗疾病的武器,變成對付自己細胞的大麻煩。」她接著補充說:「在猴子社會中,社會地位低落的個體必須時時警惕,而一個社會地位高的個體則不需要。」
這項新發現支持了原本的論點:因社會地位低落的慢性壓力,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受到影響,也更容易使人罹患疾病。在人類社會中,較低的社會地位與經濟能力息息相關,而這也使他們缺少控制生活品質與其他壓力的能力。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還指出,理毛行為似乎有助於緩解猴子的壓力。實驗發現,頻繁進行理毛行為的猴子有著較少的炎症反應。
史丹佛大學生物科學教授羅伯特‧薩波斯基(Robert M. Sapolsky)在評論這項研究的文章寫道:「人類的社會階級通常也是依據情境而變化,這表明這項猴子研究的新發現或許也適用於人類。這是個正面的社會訊息,如果我們能夠改善個人的環境和社會地位,那或許就能迅速改善他們的生理和免疫細胞功能。」
圖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