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讀者愛上「格雷的五十道陰影」:人工智慧看《暢銷書密碼》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的暢銷才真正逼我們去理解、去真實面對到底大家讀小說的理由是什麼。

 

 

文|茱蒂.亞契、馬修.賈克斯

譯|葉妍伶 

 

 

  很多人對《格雷的五十道陰影》相當不以為然,書評和情慾小說作家對它的怨言絕對不比知識分子少。安娜塔希婭怎麼可能連自己的筆記型電腦都沒有就完成大學學業?她怎麼能在初體驗的時候就高潮那麼多遍?格雷怎麼可能才二十幾歲就白手起家創造上億身價,而且還帥到讓人無法直視?波特蘭有辦法通車到西雅圖嗎?這些情節簡直是污辱大家的常識,難怪這本書的成功令人如此困惑不解。

 

  其他評論人員對《格雷》的旋風也感到厭煩,因為他們分析不出這本書的意義。很顯然地,格雷和安娜並不能真正反映出BDSM的族群。有人認為,格雷的心路歷程很弱,就是一個心理有陰影的人透過性虐待、性癖好得到救贖與療癒;也有人不斷抱怨,認為安娜願意屈服就代表詹姆絲自己其實反對女性主義。

 

  這些論調的基礎是我們閱讀的時候都帶著理智,我們不斷進行詮釋,希望可以從中得到有用的「啟發」。但不必我說大家也曉得,《格雷》不是一本「啟發心靈、刺激思維」的小說。比起其他書籍,這本書的暢銷才真正逼我們去理解、去真實面對到底大家讀小說的理由是什麼。除非我們不把它的成功當一回事,否則這股旋風其實是在求我們去認真思考:哪些因素造就一本好看的小說?誰說了算?標準是什麼?我們只要能回答這些問題,就能理解紐澤西書商的困惑,為什麼她的讀者都覺得《格雷》很愚蠢而且寫得很爛,卻又如此著迷?這本書絕對無法獲得普立茲獎評審的青睞,但是它既然能得到1億2500萬人的注意,就很值得我們去研究。這代表了,不管你的個人偏好,這本小說達到了其他小說達不到的成就。

 

  我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請了班上的大學生來做實驗,讓他們用近乎冥想的方式觀察自己在閱讀新書時的反應。他們看書時會思考、會解讀,但他們的情緒呢?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身體對文字有哪些反應?

 

  我們會問學生:你哪時候會心跳加速?你哪時候看得很焦慮?你哪時候感到害怕?你哪時候看到情慾高張?你哪時候看到寒毛直豎?你哪時候會不禁笑出來?你哪時候想要對書中的人物咆哮?你哪時候想把書砸到牆上?

 

  這些是我們要注意的另一種閱讀體驗,我們在課堂上發給學生幾本小說,並給予指令,若他們在閱讀時感受到身體反應便安靜地舉起手。剛開始,學生都覺得我們瘋了。但幾堂課之後我們發現,《紐約時報》排行榜上的暢銷書幾乎念不到十頁,所有人就都舉起了手,但不暢銷的書就沒有這種盛況。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就是一個讓人心動、心跳和心疼的故事。詹姆絲讓讀者的身體有反應,讓讀者「對這幾本書上癮了」。直到我們發現詹姆絲多麼擅長煽動讀者的反應,才知道這本小說到底憑什麼這麼暢銷。

 

  詹姆絲創造的情緒轉折非常密集,她的文字就像夜店音樂般不斷撩撥著讀者的身體。和詹姆絲的轉折頻率相近的暢銷小說只有二十五本,其中強度相似的竟然只有一本,而那一本書同樣在出版之後受到毀譽參半的熱烈迴響,銷量還超越了《格雷》──它就是丹.布朗的《達文西密碼》。

 

 

 

  我們來看一下「圖4」中的三條線。

 

  這三條線代表了三位情慾小說作家如何在小說裡創造出人物(和讀者)的情緒反應。圖表的正中間有一條水平線,代表平靜無波的情緒。水平線以上的部分表示人物處在正面情緒:曖昧、放鬆、開心、興奮、雀躍、戀愛──各種讓人很滿足或很愉快的感受。高峰愈高,當下的情緒就能延續愈久。水平線以下的部分則代表人物走入了比較負面的處境──以這三本愛情小說來說,就表示這對戀人情事不順,可能是他們起了衝突,或是周遭有些變化威脅到他們的感情。

 

  這三本小說一開始都是獨立出版,但你不用知道哪條線代表哪本書,光看圖就可以憑直覺猜中是誰虜獲了主流市場,彼此之間的差異一清二楚。這三本小說的題材都一樣──「億萬富翁」、「愛情」、「性」、「偏差性格」,但是光靠這些題材不足以寫出熱銷全球的書。《為君痴迷》(Addicted to You,暫譯)的情緒較為沈重,男女主角都有毒癮、都走到了人生最低點,因此這本書的情緒曲線幾乎都在水平線之下;相反的,《玩玩而已》(Playing Games,暫譯)就顯得輕鬆許多。

 

  曲線轉換方向的地方通常也是發生衝突或解決衝突的地方。高峰與低谷愈密集,小說人物與讀者的情緒起伏就愈頻繁,就像坐雲霄飛車一樣;峰谷的坡度則代表情緒轉折的強度。用市場和書評的語言來說,這些數據代表的就是「放不下」、「懸疑刺激」、「扣人心弦」、「完全上癮」。

 

  我們有個朋友,他的版權經紀人一直沒辦法把他的小說賣出去,七間大出版社的編輯看過書稿都說喜歡,但就是沒有進一步行動。這是一種「不知怎地」、「說不上來」的感覺,儼然這本小說的文字魅力不夠強大,而電腦正好可以幫我們找到問題出在哪裡。

 

  我們分析了朋友作品的情緒曲線,他馬上就懂了。所有想暢銷的作家都應該要知道,你一定得在前四十頁就讓讀者上鉤,就連約翰.葛里遜也不敢違背這個教條,許多負責選書和審稿的編輯甚至還覺得四十頁的標準太過寬鬆。作家一定要在讀者讀到四十頁之前就緊緊鉤住他的心、他的神經、他的寒毛──而情緒曲線讓我們的朋友看清楚自己原來都沒有做到。

 

  我們從圖表上第一個高峰或低谷有多陡峭,就可以知道你究竟是給讀者會心一笑的溫和情緒,還是強烈到無法呼吸的壓迫感。如果你沒辦法鉤住讀者,他們讀了幾章就會放棄。同樣地,如果你在床頭放了一本書,並一直對自己說「真的應該好好讀它」,但卻連兩段都沒辦法讀完,那這本書可能完全「拉錯線條」了。

 

  我們的朋友的確創造出高低起伏的情緒,就像「圖4」裡的另外兩個情慾小說作家也寫出了高峰和低谷,但朋友的第一個「坡」只能算是小丘陵,稱不上是高峰。於是朋友重寫了小說開頭,添入更多情緒和戲劇張力,讓人物承受更多風險、強化他們的衝突。在他「拉對線條」之後,就有編輯願意出版了。

 

  我們再來看一下「圖5」裡詹姆絲的完美曲線:高低對稱、韻律協調,而且她還利用振幅與頻率保持衝突高張,讓讀者坐立難安。我們把書中幾個重要橋段都標了出來。

 

 


  黑色粗線的後方有一條顏色較淺、高頻率震盪的細線,宛如是小說的脈搏。曾經反覆閱讀《格雷》十次以上的讀者(這種人不少)應該可以輕易辨認出這些細微的情緒轉折。線條的高低顛簸代表了安娜欣喜或心痛的時候,可能是她和格雷更認識對方或更誤會對方的橋段,大概每隔幾頁就會出現這樣的情節。這種不斷發生的輕微衝突和化解,就形成了戀人之間的「電力」,也正是這本書引人上鉤的魅力所在──戀人之間的電量圖哪有直直的呢?

 

  不過,在電腦模型裡,我們可以畫出更柔和的一條曲線,藉此呈現出較低頻率的情緒起伏。這條黑線講述了小說的故事,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劇情節奏的快慢。如果你從來沒看過《格雷》,只要掌握圖中標示出來的幾個主要場景和這條曲線,就可以在六十秒內搞懂這本書在講什麼。

 

  情緒曲線第一次走下坡是安娜要去格雷的辦公室採訪他,而且還必須要問他是不是同志。當時兩人之間早有火花,格雷根本不可能是同志(兩人之間的熱度已經很明顯了),這個問題顯然很白目。安娜當下簡直窘到不行,但幾頁之後她還有更糗的事。

 

  看看曲線圖上第一個低谷的谷底,在那場戲裡,安娜不勝酒力,在酒吧裡喝到爛醉,於是借酒壯膽,撥了電話給格雷後又後悔,她掛了格雷電話,結果格雷就在酒吧裡出現。安娜這時發現格雷俊俏迷人,但隨即嘔吐在杜鵑花叢裡,在心上人面前丟臉到家。

 

  曲線圖上有個高峰叫做「香草純愛」,當時安娜承認自己是處女,而且很想要有所突破,向格雷屈服之後享受了好幾頁的激情性高潮。這本小說就一直這樣下去,高高低低,最後來到了結局前的最高點。在滑翔機的那一場戲,格雷給安娜一個驚喜,帶她在天際翱翔,這是兩人最愜意最自由的時刻。格雷難得開朗,安娜也沒有想太多。

 

  通常這樣的高點表示最後會有圓滿結局,這是我們對一般言情小說的期待。但詹姆絲在最後一刻破壞了這樣的期待,她不但沒讓有情人終成眷屬,還拆散他們。真壞!光看最後的情緒曲線跌得多快多深,就可以知道安娜的心有多疼,她在這一場戲裡面太過為難格雷,懊悔之後又決定永遠逃離他身邊。這本書的結局是男女主角都很絕望,付出真心在看書的讀者也很絕望──誰也不想接受這個結局!

 

  於是,第二集照樣賣得嚇嚇叫。

 

 

《暢銷書密碼:人工智慧帶我們重新理解小說創作》中文版書封。

 

 

 

書籍資訊

書名:《暢銷書密碼:人工智慧帶我們重新理解小說創作》 The Bestseller Code

作者: 茱蒂.亞契(Jodie Archer)、馬修.賈克斯(Matthew L. Jockers)

出版:雲夢千里

日期:2016

[TAAZE] [博客來]

 

 

你可能會喜歡

鮑勃‧迪倫如何用最古老的文學擬仿打造原創經典

不怕冷的人具有特殊基因

她這麼努力,下意識是要毀了整個家:《阿德勒談人性》

按鈕剛剛被發明的時候,人們嚇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