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往往與生理健康息息相關,根據瑞士巴塞爾大學和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心理學家提取青少年數據的最新研究發現:憂鬱傷胃,焦慮傷皮膚。此外,若兒童或青少年從小就罹患精神或生理疾病,日後引發相關疾病的風險也更多。
這項研究計劃由瑞士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由瑪里昂‧特格霍夫(Marion Tegethoff)博士聯合巴塞爾大學心理學院的岡瑟‧麥諾舒密茲(Gunther Meinlschmidt)教授組成研究小組。他們分析美國將近6500名,十三至十八歲的青少年數據樣本,並建立起精神疾病與生理疾病之間的時間模式和關聯。
研究人員指出,如果兒童和青少年過去曾受到某種精神疾病困擾,未來將更容易引發某些生理疾病。而且,只要曾經罹患精神疾病引發的特定生理疾病後,日後也將會更頻繁地再次發作。例如憂鬱症容易引發關節炎和消化系統疾病,而焦慮症經常帶來了皮膚疾病。研究還發現,若病患曾患有心臟方面的疾病,也更容易產生焦慮症。該研究還首次建立了癲癇症與飲食失調有著密切關聯的模型。
研究結果為精神與生理疾病的因果關係提供了重要見解。新時間模式描繪出的精神與生理疾病關係,除了幫助醫學界瞭解兩者之間的關聯,或許也有助於更認識相關疾病的起源和治療方法。而在早期研究中,研究作者已經從年輕人的樣本中,提供了精神與生理疾病相互關係的確鑿證據。
「這是我們首次確立癲癇症發作後,將會大幅提高罹患飲食失調的風險。而過去這種現象僅在個案中被提及,這也說明治療癲癇症的方法,或許也能成為治療飲食失調的潛在療法。」主要作者瑪里昂‧特格霍夫博士說。
研究結果指出,人類年輕時的精神疾病是未來某些生理疾病的危險因素前兆,反之亦然。因此,有鑑於精神與生理疾病之間的關係,研究建議從健康政策角度著手:醫療保健不應只注重患病後的治療,而是更應該重視年輕時的疾病預防。
圖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