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教授愛德與博士生艾咪談著一段禁忌之戀,兩人能相處的時間不多,平時只能以視訊和文字訊息聯絡。而當愛德已經病死的消息傳開,艾咪卻還是持續收到來自愛德的訊息與信件,這些充滿愛意與毫無時差的關心文字是來自其他時空還是另一個世界?這是暱稱為「巫師」的男人留給艾咪的謎團。
電影將艾咪對愛德是否真已不在人世的疑惑塑造成懸疑或是科幻劇情的起手式,應該已經去世的愛德,訊息送達的時間點與內容就像他從未離開,而在兩人的對話裡也提到過共時性、平行時空、無限、虛無等等大名詞,看似逐步在建構「愛/存在跨越生死/時空」或是時空旅行的討論,然而在愛德病逝的消息出現之後,他們兩人之間的通訊便從即時訊息轉為電子郵件,也就是說使用預約排程寄信幾乎就能做到這種看似存在的狀態,越來越多的事實顯示其實和那些關於哲學或天文學的討論無關,一切都是因為愛與充分了解,一場近乎完美的布局才得以成就。於是相愛跨越永恆的設定忽然變得毫無重量,連帶整部片就這樣消散在兩人視訊畫面之中。
無盡的獨白、漫長的不要告別遲遲走不到盡頭,其中有著太多無謂的鋪陳與空白的設定,而說好的天文學在大多數的時間裡更只是個意義不大的包裝,像是個只為了引出「無論是文學或天文學我們都在與死亡溝通」的概念所佈下的棋子,這已經是全片唯一最接近值得引用的時刻,卻仍然令人呵欠。
雖說通篇有太多找不到對應意義的空白,電影卻又失衡地將愛裝填得太滿,從影片、訊息、信件到禮物,樣樣都是滿滿溢出的愛與愛與愛,在刻意詩化、非口語的台詞與鋪陳不完全的情感之下,觀眾很容易被逐出愛德與艾咪的兩人小世界,而後也持續超脫於他們兩人不斷堆疊的愛情獨白所拼湊成的對話之外。
好啦好啦我真的已經知道你們真的真的很愛對方,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想告訴大家的嗎?卻好像也沒有其他的了。
除了我們永遠也找不到一個人可以像愛德愛著艾咪那樣地愛著我們,這般悲劇的事實(此話出自父親外遇的愛德女兒之口,更加悲劇)。
即便愛德在他死後以他獨特的溫柔而強硬的方式,讓艾咪不得不面對深藏於心中多年的秘密以及和母親之間的心結,這段雖然說明了為何艾咪會不吝接下各種出生入死的特技表演而成為愛德口中「神風女郎」,其中的情緒轉折卻快得讓人來不及跟上,艾咪不久後即選擇向視訊鏡頭(一個愛德存在的地方)傾訴祕密,讓人不免覺得這個不願面對的秘密,其強度並不足以說明艾咪在聽到的瞬間竟會選擇送出毀滅密碼,斷絕與(早已不存在的)愛德之間的聯繫。
於是在感同身受其中的愛與疑惑與憤怒與哀傷皆不能的情況下,愛的獨白與對話劇情仍不斷重複出現,於是電影歸電影、爆米花是爆米花,冷眼旁觀片中那些令人不知所措的情感直到最後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愛情天文學》中所塑造的深情舉動之所以能成立並不是因為天文學的神秘與廣大,而是因為兩人之間的禁忌之愛,基本上存在於訊息與影像之間的關係。當訊息持續傳送過來,對艾咪而言愛德就還存在,於是比起愛德已經病死的事實,寄件人為愛德的信件似乎才是真實。愛德的死亡是艾咪第一次失去他,卻是不真實的失去,因為愛德仍以他們兩人一直以來的相處模式繼續存在於這段關係中;在送出斷絕聯絡的訊息之後,艾咪這時才意識到原來有愛德的地方現在已是一片空白,沒有訊息傳送過來,艾咪的訊息也無處可去,愛德的死亡至此才開始顯現。
為記憶而寫?不是為了讓我記得,而是為了對抗遺忘。──羅蘭巴特《哀悼日記》
愛德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選擇寫下大量的信箋、錄製大量的影像,費盡心思安排身邊眾人來完成他對艾咪永不停息的愛,說是讓艾咪能在失去他之後度過最難熬的前三個月,但其實也是想在自己離去之後,繼續維持自己在這段關係中的地位。另類的永生作為一種真愛的表述,充滿回憶的島上那些「一切照舊」的吩咐真只是因為不願艾咪孤獨,還是不希望自己很快就被遺忘?
羅蘭巴特因為不願意忘記母親而讓自己一直處於哀傷中悼念母親的死亡,愛德卻像不願被遺忘,所以寧願活著的艾咪保持哀傷。讓艾咪哀傷絕對不是愛德的本意,只是愛德讓自己的死亡顯得不真實,當他似乎還存在於郵件裡,艾咪就不會、也無法好好向他告別。最後當艾咪發現愛德的影片已經出現時序錯誤,愛德真的不是跨越時空或是永恆存在,他才真正面對愛德已經死去的事實。
導演吉賽佩托納托雷(Giuseppe Tornatore)過去的作品如《海上鋼琴師》與《寂寞拍賣師》都散發強烈的孤寂感,也許這次被滿滿的愛所覆蓋的,並不是愛德所深愛的艾咪,而是逝去者的孤寂,那種不願那麼快就被遺忘、卻又再也無法述說的孤寂。
影片資訊
《愛情天文學》(La corrispondenza)-Giuseppe Tornatore,2016[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