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值多少?

 

 在政府干預成為常態的國家,究竟如何評估其股市「真正的價值」?

 

  今年1月14日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一度短暫跌破去年的最低點;然而,在當天收盤時卻是整齊的上漲2%。從投資者信心的角度來看,通常是不太可能出現這種奇蹟般的逆轉,因此合理推測很可能是中國政府出面,強制監管機構和特定基金購買股票以拉抬股市指數,就如他們去年做的那樣。

 

  但後續隨之而來的下跌已經證明,政府並沒有辦法為股價制訂出一條人為界線。而這就點出問題:中國股市究竟值多少?

 

  一個正常的市場,往往能夠透由評估股票被高估的程度勾勒出情況,而也有好幾種方法能做到這點。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股市似乎沒有與真實世界的經濟學有所連結,因此嘗試猜測它們的潛在走向,只是淪為紙上談兵。

 

  以相對自由的經濟體美國為例,基本上基準股指的漲跌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成長大致上是並行的:

 

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與標準普爾500指數走勢。

 

  而在中國的兩個主要股票市場(上海和深圳),不管怎麼看似乎都沒有依循國內生產總值的腳步:

 

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與兩大主要證券交易所的走勢。

 

  這中間存在多種原因,包括相較於美國,中國參與股市投資的人口比例,遠比美國少的事實。

 

  放大來看,是值得用中國股市的本益比(P/E ratio)來參考。本益比常用於評估股價水準是否合理的指標,即股價除以每股獲利的比值。嚴格來說本益比沒有好或壞的數字,但數字若高於20則代表該公司的股價高於每股盈利的20倍。在市場上這通常被認為是偏高的數字,該公司的股價很可能被高估了。

 

  事實上,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上市股票平均本益比已經超過40了,而這是個很嚴重的危險信號:

 

美國與中國股市的平均本益比。由上而下依序為:深證指數、納斯達克100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道瓊工業指數、上證指數。

 

  如果我們假設本益比的上限值是多數投資者都樂於接受的20,那麼就能合理認為深圳證券交易所裡的上市股票價格,都必須下降一半才能讓投資者恢復信心;而理論上來說,直到巨大的交易量達到接近20以前,我們都不應該過度在意深圳證券交易所發生大幅下挫的情形。

 

  但不巧的是,這卻不能解釋投資者為何急於變賣上海證交所的股票。基本上,上海證券交易所這幾年的平均本益比都維持在一個正常的數值:

 

上海證券交易所與香港恆生和美國標準普爾的平均本益比。

 

  所以,如果中國股市不遵循範圍更廣的經濟增長方向(例如透過國內生產總值),而投資者只能透過獨立地數字採取行動(例如本益比),那麼究竟還有什麼方法能判斷中國股市有多少市值能蒸發?

 

  諷刺的是,政府干預的行為這時又變成一種判斷工具。中國政府經過去年的股災,在股市上傾其所有方式試圖阻止類似事件重演;2016年初中國政府推出了「熔斷機制」,希望能防止每個交易日可能發生的大幅下跌情況,但推出首日隨即觸發停市,四天內兩度提前收市,推出短短四天便宣佈暫停實施。

 

  或許,唯一能瞭解中國股市規律的途徑,只有當中國政府公佈某項防止暴跌的政策時,很可能代表了中國股市即將要快速下墜。

 

 

參考報導\圖表出處:Qz

 

照片credit:Sam valadi@flickr

你可能會喜歡

所以詐欺犯和政治人物哪裡不同?──《各位國民》

當代日本列島作家如何書寫台灣:《流轉的亞洲細語》

童話的起源或許比我們想像得更早

那天,我們起身離開同溫層:《衝突的一天》(C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