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一再來襲,《新世紀福音戰士:Q》(2013)

EVA的三位青少年主角。

 

  劇場版《新世紀福音戰士:Q》於今年六月十四日開始在台上映,吸引了大批動漫迷前往觀賞。其中六、七年級的觀眾對於福音戰士有股特別的情感,因為這部動畫的電視版曾在十五年前襲捲全台,正是他們學生時期回憶的一部份。與一般劇場版動畫不同的是,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劇場電影不是電視版的續集或前傳,而是直接將原作修改重製而成。在沒有新劇情的情況下,福音戰士的劇場電影人氣比起十五年前絲毫沒有衰落,這樣的作品在動漫史上並不多見。究竟這部動畫作品的高人氣背後,有著什麼樣的秘密?

 

  90年代的原版新世紀福音戰士電視動畫,其實本質只是一個普通的巨大機器人動畫:故事設定在未來的日本,世界經歷不明生物侵略的浩劫,全球人口只剩下一半。人類為了對抗不明生物的侵襲,研究出稱為「福音戰士(Evangelion,直譯為『福音』)」的巨大人形兵器與之對抗。巨大機器人一直都是日本卡通漫畫獨有的一個很受歡迎的要素,但在福音戰士之前的巨大機器人動畫(如變形金剛、無敵鐵金剛、魔神英雄傳、魔動王等等)多半是歡樂熱血冒險故事,故事中主角群總是開著可以變形合體的巨大機器人與不知為何妄想征服世界的反派對抗,一成不變的合體鏡頭配上熱血的進行曲是每一集都必須要有的鏡頭。但在《新世紀福音戰士》裡的巨大兵器卻不是機器人,而是半生物半機械類似生化人(cyborg)的人形兵器。

 

  這個與傳統不同的設定和動畫的監督庵野秀明有很大的關係。庵野年輕時曾經在宮崎駿的吉卜力工作室待過一陣子,《風之谷》中的巨大人形兵器「巨神兵」就是庵野所設計的。而2012年《新世紀福音戰士:Q》在日本與吉卜力特別企劃的特攝片《巨神兵現身東京》同時上映,也說明了庵野對於巨神兵/福音戰士的設計引以為豪,並且不介意觀眾將外型相似的兩者聯想在一起。

 

  福音戰士的外型與巨神兵有多所相似之處:瘦長佝僂的身型、長而前伸的頸子,肩胛與肘部的突出節以及半生物半機械的身體組成,完就是同一個模子翻版出來的相似。而且兩種兵器同時都具有毀滅一整個都市的能力(巨神兵甚至在七天之內就毀滅了世界),以及不受控制的風險。福音戰士平時雖然有駕駛員操控,但一旦在艱難的戰鬥中崩潰便會失去控制暴走,並在瞬間從主角的工具變成不受控制的怪物。這種風險是以往的巨大機器人動畫中前所未有的,也增加了劇情的不可預測性、刺激性和觀眾的期待。

 

福音戰士(左)和巨神兵(右)的模型簡直像是照鏡子一樣的相似

 

 左:庵野秀明在吉卜力工作時為《風之谷》所設計的巨神兵。右:《新世紀福音戰士》中的巨大人型兵器初號機。

 

  另外,福音戰士在機器人故事的設定上,也做了很大的創新,甚至創造了一種新的傳統。早期的巨大機器人動畫設定多半都較為制式、簡單,有固定刻板的正邪對立和戰鬥套式(除了描述人類之間互相爭鬥的類型以外,如鋼彈),比如說耗時數分鐘的機器人合體,或是不知為何總是想要征服世界的邪惡組織。但觀眾往往對這種不自然的設定要素不以為意,甚至正是因為知道每一集的結尾會有最熱血的戰鬥高潮而加深期待。於是每一集內容很雷同的形式成為動畫中正邪對立冒險故事的敘事傳統,而事實上這也不是日本動畫獨有的形式,所有的傳統藝術表演幾乎都一樣(比如說,觀眾忍受歌劇整整三小時冗長的敘事,往往只是為了聽那十分鐘的著名詠歎調)。

 

  但在福音戰士裡完全沒有觀眾引領期待的機器人變形合體或固定必殺技。庵野捨棄了這些套式,創造出一個節奏緊湊並且沒有絕對正邪的故事,並且用類似架空小說的手法,加入《死海古卷》和猶太教「生命之樹」的設定增添神秘感(《死海古卷》曾原本因內容未公開被懷疑內容敏感被教廷封殺,但在90年代內容慢慢被蒐羅公布出來,當時仍有一定的神秘感)。在福音戰士中,反派「使徒」的形象不再像小丑一樣有著誇張喜劇的外型和總是徒勞無功的荒謬野心,而是更加兇殘而非文明,宛如天災一般無法理解的恐怖存在;另一方面,福音戰士的主角也不是義無反顧的英雄,而是個性和抗壓性都不好,動不動就想逃避,完全不可靠的青少年,但也因為這樣貼近一般人的形象,得到了很多觀眾的認同。如果說把傳統正邪對立故事中反派造成的災難比喻成沙盒裡推倒的城堡,那使徒的存在可說是真正的沙暴,形象更加寫實,戲劇性與震撼力也更強。

 

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碎片的一塊碎片 

 

你知道嗎?關於《死海古卷》的豆知識

死海古卷其實早在1947年就陸續出土,但卻因為以色列的考古團隊獨佔資源與效率低落的問題,拖了幾十年才公布很小一部份的內容,也因此曾經被懷疑是否和法蒂瑪預言一樣因為內容敏感所以遭到教廷封殺。但自一九九一年的《未發表的死海書卷初版》開始,其他學者無視考古團隊的跋扈,根據蒐集到的資訊陸續出版死海古卷的研究書籍,導致以色列當局最後不得不放棄獨佔,改採開放的態度進行研究,最後在90年代出版了全本的死海古卷,才揭開了這份文書的神秘面紗。事實上,《死海古卷》根本沒有什麼神秘的內容,一直沒有公布只是因為書頁太過殘破加上考據的效率不佳導致。

 

  也正因為這樣耳目一新的風格,福音戰士在日本電視台播放後旋即在卡漫愛好者當中捲起一股旋風,不只在巨大機器人動畫這個文類上做了重大的突破,也成為日本動畫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反烏托邦的世界設定以及神秘陰謀論的氣氛,更引起了後世許多動畫的仿效(從此熱血動畫的壞人就不再只是徒勞無功的妄想要征服世界了,而是真的把世界給毀了...)。

 

左:福音戰士的經典名句「不能逃」,主角碇真嗣遇到困難時的內心獨白。右:新劇場版的標題畫面,仍然沿用一貫的單純黑底字幕視覺風格。 

 

  福音戰士另外一個與眾不同的設計則是大量搶眼的視覺標誌,如黑底白字的資訊及人物獨白呈現方式,不但成為特色,也一直沿用到最近幾年的新劇場版。不同於傳統巨大機器人五顏六色的配色,福音戰士的機體採用搶眼的雙色配色,除了在視覺上更有設計感以外,也成了主角群的代表色,甚至成為日後許多週邊產品的設計基礎,如角色眼鏡、潛水服、跳跳馬,以及襯衫、領帶、學校制服等等。但說到周邊產品,前述這些運用角色印象再設計的都還不算太奇怪,福音戰士有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的周邊以及合作產品,像是咖哩、咖啡、點心、浴衣、葡萄酒,甚至還有假睫毛和凱蒂貓合作商品。

 

左為鋼彈,當時一般巨大機器人會採用至少四種以上的顏色設計,主要色調為白色。右為福音戰士初號機與六號機,皆為以雙色配色且不以白色為主。

 

左:跳跳馬合作商品,只憑配色就可以看出由左至右代表的角色依序為明日香、真嗣、零和真希波。右:凱蒂貓合作商品,附帶龍基努斯之槍造型叉子的點心。

 

  其實,這些匠心獨具的設定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商業手腕操作的結果,而這也正是為什麼福音戰士能夠在十五年後仍然保持歷久不衰的人氣,甚至還在東京有了一間周邊商品的專賣店。最近幾年重新製作的新劇場版福音戰士,其實也是商業操作的一環。庵野秀明在幾年前退出了製作福音戰士電視版的Gainax公司董事會,並且在2006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這間公司一成立便著手重製福音戰士的新劇場版。在這四部一組的劇場版裡,故事的主線沒有大的變動,依然是人類駕駛福音戰士抵抗,但為了吸引現在的觀眾,在內容細節和上做了很多調整,也增加了新的駕駛員。這種不是製作續集,而是將同一個故事直接修改重新製作的大膽手法,說明了庵野有信心福音戰士的魅力超越時代,而前兩部極佳的口碑與票房也證明了他的想法是正確的。

 

同場加映:

 

混合設定的新角色登場。

 

新劇場版中新增加的人物真希波·真理·伊拉絲多莉亞斯。

真希波的外表設定中加入時下流行的雙馬尾、眼鏡娘等萌要素。

你可能會喜歡

不幸的遺傳學:《雪之鐵樹》

為什麼總是獨角獸?彼得畢格與《最後的獨角獸》(1968)

【青少年評論文學獎|書籍類佳選】蔡亞涵:《新左運動與公民社會》

「原子小金剛是我一生的敗筆」:手塚治蟲、父親、與〈地上最大機器人篇〉(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