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通訊》專欄,讓詩豐美你的生活。
第一期客座主編:印卡。(2014/01/01-)
2017/05/17 10:05
馬的動態被解成了海上的軍事港口,既是莎詩中以馬象喻奔跑的浪花也是整個時代不折不扣的軍事計畫,讓一艘名為「快馬」的艦艇逡巡海上。馬作為當時軍事的形象也直接點名了戰爭的壓迫感。而同個時期,安西冬衛寫下了「蝴蝶一隻飛過韃靼海峽去了」,也彷彿回聲一般,帶著馬匹的神魂一躍而過海洋,呼喚著恐懼蒙古的戰爭記憶。
2016/08/21 10:05
我曾是誰?電影招喚的時間中
我的在場又意味著什麼?
時間以外,何以哀傷
2016/06/10 10:00
世界的角落就在近處,停於由內至外掏出的夢裡。你睡著的時候,夢提醒著生命一次次突圍,淺礁中熱帶魚留下的水波淺淺地讓日光變形。看似輕盈的時代,我們漂浮在兇殺案的外圍、政治事件的歡呼聲中。
2016/04/24 10:00
火車是現代性常見的場景,它曾是新世界的秩序,也是傳統的破壞者。這雙重性產生嶄新的時間秩序,也產生了空間結點的恍惚時刻。「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
2016/01/31 10:00
《荒原》描述的現代倫敦,已將愛德蒙·史賓賽慢慢的泰晤士河轉換了,三明治以包裝紙的形式留在詩行裡頭。在詩中所描述到河岸旁可以預期到紙類包裝、瓶罐,可見一種世紀初就蓬勃的商業氣息。
2015/12/31 10:00
雖說日本繩文時代可能就有此物,直到日本大和時代蒟蒻現身就更頻繁了,這時期也約與左思成文之時相重疊。而會讓蒟蒻透過朝鮮半島向東瀛傳播主因可能是藥效。當時蒟蒻被當作整腸藥物,與正岡子規放在肚皮上完全不同,是個腸胃內服藥,可能隨著佛教傳播進入了日本。
2015/10/21 10:00
這個詞彙曾經遠遠地,像是海面上顫抖的雲霧,像是浪拍打著東非的海岸線,讓全身發熱的顫抖在肌膚上展現了難以表述的痛苦。這樣的症狀在非洲的史瓦西里語中,被形容為邪靈造成突發痙攣的疾病,這是denga的詞源。
2015/06/03 10:00
從洞開的窗口飛離,
飛入寬廣的世界,
讓人驚呼:「啊!」
這樣我可以哭泣。
2015/04/10 10:00
十六世紀,魚露被稱為ke-tchup,tchup就是我們常發音的「汁」,Ke是指保存的魚,臺灣語言學家黃居正則補充,ke或可說是koe。後來閩南移民往南移居,閩南人把koe的語言帶到東南亞,「koe汁」這個詞彙開始傳播,到十六世紀連印度尼西亞也開始使用kecap來指醬汁,不過並無魚露之意。
2015/02/13 10:00
這首詩中存在著將美洲豹比作幻想家的一個悖論,也就是步伐的自由必須透過幻想才得以可能。事實上,無論是在里爾克或是泰德的詩中,禁錮永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