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滅的花園城市

 

這個構想中的花園城市,叫做永和。

 

  曾經,有個構想中的花園城市,居民三萬人、公園佔九分之一的面積、道路迂迴在綠地之間。現在,這個城市的居民有二十多萬人、公園只佔百分之一的面積、迂迴在水泥叢林間的道路像是迷宮。這個構想中的花園城市,叫做永和。

 

  1955年公告的永和都市計畫,模仿了英國郊區的花園城市。此種設計的另一個姊妹作,就是中興新村。當時的設計者,以永和過去十年的人口成長率來推估未來三十年的人口,因此料想不到後來居然擠進二十多萬人。設計者構想中的永和,大概房子都是獨棟別墅、擁有獨立的庭院與車庫。而不規則的道路,可以讓開車者迂迴在廣大的公園綠地之間,享受閒情逸致。

 

  與構想背道而馳的是,湧進永和的人口只是因為住不起臺北市,只是為了晚上有地方睡覺,而不是為了享受閒情逸致。對地主們來說,他們寧可蓋出便宜而擁擠的公寓,賣給更多上述的人。結果,永和擠進超出計畫的人口。這樣一來,原先規劃的學校就不夠用了,只好把一些公園綠地拿來蓋學校。

 

花園城市的構想,由英國人埃比尼澤·霍華德在1902年提出。

 

  另一方面,多些公園綠地可以提高房價,地主當然歡迎。不過前提是:蓋在鄰居的土地上,而不是自己的土地上。如果公園蓋在自己的土地上,不能蓋房子的代價算在自己頭上,而提高房價的好處卻外溢給鄰居。結果到頭來,沒人願意讓自己的土地變成公園。在強大民意的壓力下,永和的公園綠地不是變成學校,就是乾脆取消。

 

  這個構想中的花園城市,原本擁有七個公園,現在只剩下一個半。二號公園有一半成為福和國中、一半成為住宅用地;三號公園有一半成為市公所等機關用地、一半成為住宅用地;五號公園有一半成為秀朗國小、一半成為住宅用地;六號、七號公園全部變成住宅用地。那倖存的半座公園,是地處邊陲的一號公園之一半,現在叫做仁愛公園;至於一號公園的另一半,一半成為永平高中、其餘成為住宅用地。

 

  說也諷刺,唯一完整保留的四號公園,其倖存的原因卻是:剛好不在永和市境內。原來,1958 年永和鎮從中和鄉獨立出來,使這份都市計畫被拆成兩個部分。其中,四號公園被劃在中和這一邊。當永和的公園紛紛被取消時,四號公園因位於中和而得以倖存。不過,四號公園事實上有三面被永和包圍,雖然其本身位於中和,但好處大多外溢給永和了。

 

 

圖片credit:

wikimedia

你可能會喜歡

臺灣歷史上有沒有殺女嬰現象?

這裡有好多有錢的地方千金啊:19世紀婚友社釣魚詐騙案

這個正在殺死我的,卻也是唯一能讓我活下來的東西:《無國籍》

開明公主:那些成為社會先鋒的貴族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