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丙烯氣爆事件再次提醒人們:雖然近年來高雄發展觀光事業有成,但這個都市的骨子仍然是個重工業都市。也許你會感到好奇,為什麼高雄會發展成一個重工業都市呢?追根究底,這得從糖說起。
從17世紀開始,糖就是南臺灣最重要的出口品。然而在清政府的管制之下,外國人不能來臺灣從事貿易。直到1858年,英國逼迫清政府開放臺灣港口進行國際貿易。有鑑於安平/鹿耳門以往是南臺灣最大港,清政府開放了安平港。實際上,19世紀中葉的安平港已經淤塞了。當時進出南臺灣的貿易船紛紛轉往打狗港。於是英國要求將打狗港視為安平港的一部分,也一起開放了。根據當時的統計,打狗海關的出口金額有九成來自糖。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1875年以後,打狗港的淤塞情形愈來愈嚴重,反倒是安平港的水域變深了。於是,貿易船隻又逐漸回到安平港。1898年日本學者的調查報告指出,當時船隻已經很難駛入打狗港內了。
人們常說高雄港是個天然良港。事實上,所有現代港口都是人工港。若非人為的選擇與改造,淤塞後的打狗港很可能會像其他西南海岸的潟湖一樣,就只是個潟湖而已。然而,由於糖的緣故,打狗港被選擇改造為現代港口。19世紀末,日本對糖的需求幾乎完全依賴進口,造成嚴重貿易赤字。當日本領有臺灣後,便極力在臺灣發展製糖業,以臺灣糖滿足日本的糖需求,如此便可減少貿易赤字。為了有效率地將臺灣糖運往日本,南臺灣需要一個現代港口。經過一番調查之後,日本政府選擇在打狗築港。
1904年起,打狗港灣改良工事展開,一方面濬深航道,一方面用挖出來的泥沙填海造陸,打造出今日的「哈瑪星」。這個具有異國情調的地名來自日語的「濱線」,發音為Hamasen。到了1907年,輪船已能駛入打狗港,直接在鐵路旁靠岸。於是,打狗港的貿易量再次超越安平港。1908年起,打狗築港工事展開,同時打造第二塊海埔新生地:鹽埕。隨著港區擴大,打狗港與基隆港並駕齊驅,成為臺灣兩大港。由於地位躍升,1920年打狗被選為州的行政中心,同時換了個新名字:高雄。高雄的日語發音為Takao,其實就是打狗的諧音。1924年,高雄市成立了。
1936年,日本政府宣示將臺灣工業化。由於高雄港距離東南亞最近,來自東南亞的工業原料被運往高雄加工。幾年之內,一間又一間大型工廠在高雄港邊成立了。於是,高雄由一個出口糖的港都發展成重工業都市。戰後,這些日資企業轉型為國營企業而延續下來。例如:日本アルミニウム株式會社變成臺灣鋁業公司,臺灣肥料株式會社變成臺灣肥料公司,旭電化工業、南日本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合併為臺灣製鹼公司,海軍第六燃料廠變成中國石油公司高雄煉油廠。
簡而言之,由於糖的出口,有了高雄港。由於高雄港,有了重工業。高雄就是這樣發展成重工業都市的。
高雄重工業做為臺灣工業的上游,數十年來為臺灣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並承受了重工業帶來的環境污染。然而,由於這些重工業的總公司設在臺北,繳出去的稅大多數也分給臺北了。因此,當我們注意到高雄其實仍是個重工業都市的同時,別忘了污染留在高雄、稅收分給臺北的不公平現象。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