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農的臺灣人說日語嗎?

 

 

 

  由魏德聖監製、馬志翔執導的電影《KANO》(嘉農)未演先轟動,預告片吸引超過50萬人次點閱。如同預告片所呈現的,這整部片子的台詞大多數是日語。部分對日本反感者引用我製作的1930年本島人日語普及率地圖,強調當時臺灣人的日語普及率不高,以此來批評《KANO》不該使用那麼多日語台詞。確實,1930年國勢調查顯示當時臺灣人只有12.36%懂日語。那麼,《KANO》讓就讀嘉農的臺灣人說日語究竟對不對呢?

 

  地圖告訴我們日語在原住民區域比在漢人區域普及、在都市比在鄉村普及,但是沒有告訴我們世代與性別的差異。想要瞭解嘉農的臺灣人是否說日語,還得知道不同年齡層與性別的日語普及率。

 

1930年臺灣人日語普及率按年齡層與性別分。

 

  根據1930年國勢調查,大多數30歲以上的臺灣人不懂日語。但是,30歲以下又是另一番局面了。隨著初等教育的普及,愈年輕的世代,日語普及率愈高。當時將近一半的10-14歲男性懂日語,這差不多就是當時公學校的就學率。至於女性,由於就學率低於男性,因此日語普及率也低於男性。必須強調的是,所謂懂日語,並不意味日語程度很好。事實上,只受過初等教育的臺灣人,其日語程度也就是小學生程度而已。

 

昭和9年嘉義農林野球部,自左起為:藍德明、吳昌征、今九留主淳、杉田健。

 

  1930年的嘉農學生,大多數介於15-19歲之間。這個年齡層的臺灣男性,已有35.6%懂日語。更重要的是,不懂日語的臺灣人根本不可能進入中等教育的嘉農就讀,否則如何應付全日語課程呢?由此可見,在《KANO》的那個時空背景下,30歲以上普通臺灣人講日語怪怪的,沒進入中等學校的臺灣人講日語也不太自然。但是,進入中等學校的年輕世代不會講日語,才有問題勒。

 

歷史照片出處:《典藏台灣棒球史-嘉農棒球(1928-2005)

你可能會喜歡

我們是怎麼失去了台語電影──《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台灣有個好萊塢》

爸媽是一種不會好的病:《我的家住著趕不走的怪物》

誰支持納粹?

《誰先愛上他的》:拿到保險金的才是正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