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山國王廟的地方,是否意味當地居民就是客家人呢?這是近年來相當流行的一種看法。不過,這個看法問題甚多,值得我在這裡重新檢視一番。
首先,我們必須瞭解三山國王是發源於潮州的地方神。來自嘉應州、惠州、汀州的客家人不見得會去信仰潮州的地方神。因此,有客家人的地方不見得會有三山國王廟。再者,潮州是個講閩南語的人居多的地方。因此,三山國王廟也有可能是福佬人引進臺灣的。
具體而言,潮州只有大埔、豐順兩個縣以客家人為主,饒平縣有客家人也有福佬人。其餘的縣,都是以福佬人居多。雖說臺灣的潮州裔有很多是來自大埔、饒平的客家人。但不容忽視的是,臺灣的潮州裔也有一些福佬人。將三山國王廟引進臺灣的人,既有客家人,也有福佬人。
然而,目前臺灣相當常見的一種誤解是,將祖籍潮州或信仰三山國王的人當成客家人。如果他們不會說客家話,就說他們忘了客家話。很多時候,這種看法是冤枉他們。許多祖籍潮州或信仰三山國王的人,他們的父系祖先本來就是福佬人呢!
類似的例子也出現在祖籍海豐、陸豐的人身上。這些人的父系祖先不見得是客家人,因為海豐、陸豐的福佬人更多。有些人祖籍海豐、陸豐卻不會講客家話,如果我們說這些人被福佬人同化,還是有可能冤枉他們。其實,很少人關注的是,有些來自海豐、陸豐的福佬人,反而是到了臺灣以後被客家人同化了呢。
上圖呈現中研院 GIS 中心蒐集的三山國王廟位置。令人困惑的是,臺灣的三山國王廟分布與潮州裔分布不怎麼吻合。在某些地方,如東勢地區、員林地區,三山國王廟確實分布在潮州裔聚居地。但是在另一些地方,兩者相關程度並不高。例如,全臺灣三山國王廟最密集的宜蘭地區,幾乎沒有潮州裔。在屏東地區,三山國王廟也不是分布在潮州裔聚集的六堆聚落。先前講過,三山國王是潮州的地方神。何以在臺灣,很多三山國王廟卻不是潮州裔在拜呢?
第一種可能性,是「和尚跑了留下廟」。亦即,有些潮州裔在一個地方引進三山國王廟之後,因種種原因又遷徙到其他地方去了。取代潮州裔住在這個地方的其他族群,看到潮州裔留下了廟,也就繼續拜下去。
第二種可能性,是「靈驗就拜」。臺灣的民間信仰具有濃厚的利益交換性質。只要「靈驗」,什麼神都拜。不「靈驗」的話,神像被丟進臭水溝裡也時有所聞。或許在漢人拓墾臺灣山林的過程中,三山國王曾傳出某些「靈驗事蹟」。於是,就算不是來自潮州的人,也連忙把三山國王請來拜。結果就造成三山國王廟分布與潮州裔分布不吻合的情況。
由此可見,每一座三山國王廟背後隱藏的族群歷史可能是相當曲折的。我們最好一座廟一座廟個別來看,而不要斷言所有三山國王廟一定跟客家人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