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朋友開了一家咖啡廳,請我過去捧場。過去喝喝咖啡,敘敘舊,我義不容辭。
這家店就在台北市近郊,隱身在繁華市區的背後巷弄裡,不起眼但嬌小可愛的招牌,外頭刷有樸實但帶點手感的白色油漆,休閒風的半室外空間、幾頂大雨棚、幾個鐵桌椅,幾個客人已坐在外面聊天抽菸,像似日本雜貨小店外的風景。
「哈囉!」我開門進去。咖啡香撲鼻,濃烈甚至灼熱的氣味,我知道這是剛剛將豆子塞進磨豆機,高速旋轉的刀片將豆子削成碎片所迸出的新鮮咖啡味。店內座位不多,空間不大,大部分是對座的兩人座位,有幾對情侶散在各角落,捧著手中的馬克杯進行著溫暖的私密對話。顯然跟我們店裡的風景不大相同,我好久沒有看見這種小空間的安靜對話氛圍,我們擁有的多半是熱鬧非凡的嬉鬧兒童,坦白說有點不太習慣。
我不加思索地就坐在咖啡機前的高腳吧檯,眼前的老朋友和他的老婆正親切地為客人倒茶水沖煮咖啡,不吝嗇地閒話家常,全場有某種特殊的節奏。看著他架式十足,專注認真地拿著木棒煮Syphone(虹吸式沖煮咖啡),很有趣的畫面。好幾年前我們認識時大家都還是上班族,我很難想像他也經營咖啡廳,朝著自己的夢想打拼。
他問我要喝什麼,我看著他店裡Menu中的單品,「就肯亞AA。」尤其是朋友的咖啡廳,當然要喝他的莊園單品,也單純想喝那支酸酸的口感。
台灣的城市裡每走幾步路便是一家咖啡廳,咖啡廳的密度之高,若說是世界之冠也不足為奇。不同於歐美,台灣咖啡廳重在氛圍的經營,各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巧思,有些刻意帶有明顯的主題。因為地狹人稠,所以空間不大,在裝潢氣氛或是菜單品項上常會發現有許多細膩且別出心裁的設計。但畢竟競爭激烈,許多的咖啡廳夢卻也經常被淹沒在現實且殘酷的消費市場裡…
虹吸式沖煮壺有種神奇的美感,底下是冒著火焰的加熱氣,葫蘆狀的下壺,細管擴至桶狀開口的上壺,下壺的水被加熱的高溫壓力推上去,完成上壺的咖啡粉萃取後,咖啡再緩緩流回至下壺,咖啡渣巧妙的留在中間的濾布上。直至一杯完好芬芳的咖啡端至手邊,其沖煮過程尤其透過沖煮者細心的觀察和控制,像極了一項魔術表演。
我喝下老友給我的肯亞AA,味道與自己店裡的不大相同,也許是豆子也許是沖煮方式,覺得酸味不夠嗆。可能自己還是偏愛它那原始的水果酸味表現。但這些都不重要,「我對你們的咖啡廳很有信心」,我對他們說。因為除了咖啡之外,人是最重要的,沖煮者的情緒、氣質和態度,更是咖啡味道的元素之一。聊著聊著也因店裡有事無法久留,寒暄幾句就先離開了。
離開靜巷,走回擁擠的大馬路邊,回想著剛剛那杯咖啡,回想著他的勇氣和對夢想的執著,咖啡香仍意猶未盡。
肯亞AA TOP:肯亞豆的特性味道強烈,肯亞AA TOP此等級的生豆處理且極為細緻,水果酸味明亮且帶著甜香氣,酸的幅度從微酸的柑橘酸強烈至檸檬酸,且尾端有著迷人的紅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