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rs for Fears:我們怎麼寫下〈Mad World〉

〈Mad World〉充滿灰暗色彩的歌曲背後,描寫的是主唱羅蘭‧奧扎巴爾抑鬱慘淡的青春記憶。

 

文|Mumu Dylan

 

  1982年,英國新浪潮樂團 Tears for Fears 發行第三張單曲〈Mad World〉,讓這支年輕的樂團初嚐成功的滋味,而這首充滿灰暗色彩的歌曲背後,描寫的則是主唱羅蘭‧奧扎巴爾(Roland Orzabal)抑鬱慘淡的青春記憶。

 

  奧扎巴爾採訪時說道:「〈Mad World〉之所以還沒有過時,那是因為它表達了一段我戲稱為『青春更年期』的階段。當你脫離懵懂無知的孩童時期,大量地荷爾蒙分泌使你變得瘋狂,就像是一雙手抓著懸崖邊快掉下去,但你只能緊緊抓住死命地掙扎。」

 

  奧扎巴爾在廣播電台聽見 Duran Duran 的新歌〈Girls on Film〉播出後,內心浮現出一個想法:「我也要寫出這種劃時代的音樂。」而他確實做到。十九歲的奧扎巴爾在家鄉巴斯寫下了〈Mad World〉,儘管 Tears for Fears 後來以「合成器樂團」聞名,但創作時他身邊只有一把吉他。

 

 

  這首歌的創作靈感則源自於利物浦樂團「Dalek I Love You」一首名為〈The World〉的歌曲,歌詞裡寫道:「我相信世界將變得瘋狂。」而這段話正巧總結了他悲慘的青春期。奧扎巴爾從孩童時期就患有憂鬱症,原因是他的父親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接受了電擊治療,性格因此變得非常焦慮,並在戰後開始經常虐待他的母親。於是他在學校和家裡極度壓抑自己的感受,直到十八歲時一切都崩潰了,而〈Mad World〉正是一首將所有壓力傾注在內的歌曲。

 

  但是,歌曲完成後他認為歌曲單用吉他呈現聽起來很糟,而且自己唱起來也不怎麼樣。幸運地是,有個名叫伊恩‧史坦利(Ian Stanley)的當地樂手願意讓他和團員柯特‧史密斯(Curt Smith)到家裡借用合成器,並免費讓他們使用他的八軌錄音室錄製音樂,史坦利後來也加入 Tears for Fears 成為樂團鍵盤手。

 

  奧扎巴爾坦言:「當時我們所需的就只是知道怎麼做音樂的人。」最後,他們完成了〈Mad World〉的第一版Demo帶,歌曲仍然由奧扎巴爾主唱。但他還是不滿意自己的聲音,於是對著史密斯說:「嘿!不然你來唱吧。」結果聽起來出乎意料地合適。

 

柯特‧史密斯(左)與羅蘭‧奧扎巴爾(右)。

 

  史密斯後來接受訪談說:「對我來說,要唱好〈Mad World〉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對羅蘭的歌曲感同身受:我們都是家裡排行中間的孩子,童年也都沒有父親陪伴由母親獨自撫養。我的父親因為長年在外工作,並在我十七歲的時候過世,我因此非常恨他。所以當這首歌出現時馬上就觸動了我,當時我還是個憤世嫉俗的青年,於是這首歌變成絕佳的抒發管道,種種因素使我的嗓音和歌曲意外地合拍,也讓它聽起來更加憂鬱和黑暗。」

 

  「雖然這是一首灰暗負面的歌曲,但它卻帶來了幸福的回憶。當時我們用很便宜的方法在這座鄉村莊園拍攝音樂錄影帶,並選了一天把所有親朋好友從巴斯接來這裡同樂,那個在錄影帶裡生日派對上的婦女就是我的母親。」他補充說。

 

 

  〈Mad World〉原本只打算作為一首B面歌曲,但唱片公司認為這首歌實在是太棒了,因此決定將它變成樂團的第三張單曲發行。至於音樂錄影帶裡奧扎巴爾在湖邊所跳的奇特舞步,則是他自己想出來的舞蹈。由於他在錄音室裡經常隨音樂做出這些動作,因此唱片公司突發奇想地告知他,這些舞步也必須出現在音樂錄影帶裡,再加上史密斯獨自唱完了整首歌曲,他也沒有其他事情可做,結果也就變成這樣。

 

  二十年後,歌手朱爾斯(Gary Jules)為電影《怵目驚魂28天》(Donnie Darko)配樂翻唱了〈Mad World〉,並在2003年的聖誕節假期奪得排行榜冠軍,讓這首經典歌曲再次紅遍世界。奧扎巴爾認為這是他音樂生涯中最值得驕傲的時刻,他當時已經四十幾歲,早就忘記過去寫下這首歌曲的感覺,而心裡只想著:「為十九歲的羅蘭‧奧扎巴爾感謝上帝,也感謝上帝讓他得了憂鬱症。」

 

 

圖片出處:BBCPinterest

 

你可能會喜歡

時光倒流:當Brian Jones離開Rolling Stones的那一天

德國網路極右派恐怖主義領袖是愛沙尼亞的13歲少年

披頭四的《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從何開始?

找不到人生意義的我們創造出了恐懼症